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田里的“智慧”

田间气象站。
  □本报记者  薛来  图古斯毕力格 

  薄金凤

  “嘀嘀,嘀嘀……”手机发来缺水预警提示,杨永刚掏出手机,打开“智慧农业云平台”,根据预警提示找到缺水地块,轻轻一点对应位置的放水开关,田地里便传来了哗哗的流水声……近日,记者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城关镇蓿亥村巴彦淖尔农高区智慧农场,亲眼看见了何为“智慧农业”。

  “智慧农场采取水肥一体化灌溉,当监测系统显示土壤湿度不够时,我就通过手机对预警区域进行定时定量灌溉。”智慧农场技术员杨永刚说,“现在一个人加上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搞定多亩地的灌溉。”

  在基地的中控室里,试验田内的情况实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一张张动态曲线图记录着即时空气温湿度、土壤墒情等信息。一旦有需要,就能自动执行灌溉等操作。农田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网络或手机远程操作,实现灌溉施肥自动化。数据显示,相较于传统灌溉,亩均节水40%、节肥35%,有效解决河套灌区农田灌溉精准性差、用水效率低以及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为农业节水增效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智慧农场仅仅是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万亩高效节水智慧农业示范园区的一部分。”临河区城关镇党委书记孟良介绍,“园区以打造农业智慧灌溉先行区、引黄滴灌示范区、面源污染防治样板区,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区为目标,联合科研院所建设智慧农机、智慧灌溉、智慧植保、智慧气象四大功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让农民种地越来越轻松。”

  在智慧农机展示区,记者看到平整、播种、施肥、管理、收获等各环节的农机全部搭载北斗卫星导航。基于北斗的精确导航技术,土地利用率、出苗率平均提高5%-10%,施肥量减少5%以上,亩均增产10%以上,经济效益实现综合提升。

  据孟良介绍,智慧植保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控、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农作物病虫草害精准管理等关键问题。“植保无人机不仅仅是打农药,而且还有数据收集、监测等作用。该系统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实现智慧农业喷洒药剂作业。”他说,“智慧灌溉由中国农业大学联合镇政府及企业共同合作建设,利用农田作物水信息智能感知技术、作物水系统模拟与仿真技术、灌溉智慧决策与控制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组成。智慧气象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等的应用,使气象系统成为一个具备自我感知、分析、判断和行动能力的系统,提供智慧化的气象服务。”

  数字技术贯穿农作物耕、种、管、收各个环节,推动了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使农业生产更精准、更高效,发展动力更强劲。“我们将持续发展智慧农业,以科技赋能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节本增收。”孟良信心十足,“下一步,智慧农场还将向无人农场过渡,加强农机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临河力量。”

  (巴彦淖尔日报  张杰  王瑾瑜  临河区融媒体中心  巩蓓  杨永旺  刘欢参与采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特别报道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刊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要闻
   第07版:青春号
   第08版:出彩
   第09版:乡村振兴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这儿的沙棘有点甜
手工靴子畅销国内外!
农田里的“智慧”
追着稻香幸福奔跑
全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结亲认亲”开启幸福之门
前三季度内蒙古生产总值16882亿元
简讯
内蒙古人力资源产业创新 创业展示推介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