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鲁特旗5万多头牲畜浩荡转场

畜群延绵数公里,场面壮观。白敖敏 摄
  □本报记者  郭洪申  薛一群 

  鲍庆胜  李佳雨

  金秋时节,通辽市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的牧民们进入了繁忙的“转场季”,延绵数公里的游牧队伍向冬营地浩荡行进,场面壮观。

  换季“转场”被牧民们称为走“敖特尔”,据了解,格日朝鲁苏木是通辽市唯一一处至今延续“敖特尔”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区域。每年6月至10月,夏季牧场开放,格日朝鲁苏木16个嘎查的500多户牧民以嘎查或小组为单位,分批赶着5万多头牲畜陆续从冬营地定居点出发,在水草丰美的夏季牧场进行长达4个多月的放牧,给冬营地草场“放假”,待天气转冷、牧草枯黄后,牧民们带着膘肥体壮的牛群返回已经“休养生息”结束的冬营地。

  这几天,格日朝鲁苏木呼格图嘎查牧民满都那仁一家和3户邻居也赶着牛群踏上了返回冬营地的征途,全程100多公里,需要4天的路程。转场路途漫长艰辛,但对牧民来说,秋季转场意味着即将迎来大丰收,心情是迫切的,也是喜悦的。

  “今年夏营地草也好、水也好,我们春季走‘敖特尔’,秋季回来,这样夏季的时候这边的草场可以恢复得快,春季的时候‘敖特尔’的草场也能长得好。在夏营地待了4个月,牛都吃胖了,入冬前也可以卖个好价钱。”满都那仁说道。

  “转场”能有效减轻草场载畜压力,保护牧草的生长,是草原游牧民族生态观的体现。近年来,扎鲁特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草原禁牧、草畜平衡与牧民增收、生态保护相结合,促进草原休养生息,提升生态修复与保护成效。同时,积极协调各类项目、政策,改善夏营地基础设施建设,并在转场沿途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工作,确保牧民和牲畜安全顺利转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双城”生活到来了,两地百姓有福了!
黑头羊成了库伦图镇农民的致富羊
大美乌梁素海等你来“打卡”
拆零并整“一村一块田”
荒山变青山!再给牛羊添道“营养餐”
扎鲁特旗5万多头牲畜浩荡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