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破藩篱“借东风” 共赴千亿产业梦

霍林郭勒市的光伏产业。
  □本报记者  于海东  郭洪申  

  李存霞  怀特乌勒斯

  秋日里,走进通辽市工业重镇霍林郭勒市,蓝天白云下的街道干净整洁,公园、街道两旁的林木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很难想象,这是一座因煤而兴、以铝产业闻名的重工业城市。该市能源局副局长赵福晓说,这座城市能够如此干净整洁,主要是抓住了新能源产业发展机会,推进“煤电铝”向“绿电铝”转型升级。

  而这背后,更是当地发展思路的一次空前解放,打破传统地域藩篱,主动向邻居“借东风”。

  在当地企业内蒙古创新轻量化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项目现场,公司生产运营副总赵新旺介绍说:“我们主要为奔驰、宝马、奥迪等大型主机厂提供铝合金零部件,产品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防撞梁、电池托盘等,待10条生产线于明年12月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20亿元左右。”

  公司产品不仅搭上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车,而且为顺应世界铝产业发展趋势,当地正利用风光等新能源做大“绿电铝”产业。起步之初,霍林郭勒市发现自己的新能源建设用地不足,如何破局?

  他们想到了向邻居兴安盟科右中旗“借东风”。科右中旗地域广阔,风光资源丰富,但区域内企业用电能力有限。当霍林郭勒提出可消纳全部科右中旗风光发电后,两地一拍即合,开启了跨盟市产业协作。

  目前,霍林郭勒市电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决定在科右中旗境内建设50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其产生的绿电将全部输送回霍林郭勒。内蒙古锦联铝材公司也将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建设64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预计明年年底建设完成。该公司副总经理颜磷介绍:“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将产生26亿度绿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万吨,可生产20万吨拥有‘绿证’的绿电铝产品。”

  据了解,目前,霍林郭勒市原铝产能已占全国的7%、自治区的43.8%。2022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77.61亿元,正奋力向千亿铝产业进发。从薄如蝉翼的铝箔到高精尖的铝合金材料,从交通用铝到电子产品用铝,铝在霍林郭勒实现了“七十二变”,其产品涵盖了汽车零部件、全铝家居等高端应用,身价也翻着跟头涨。

  为加快“煤电铝”向“绿电铝”转型,目前该市正在实施的新能源项目有20多个,预计到“十四五”末,霍林河地区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774.3万千瓦,占总电力装机的55.3%,年可自发自消绿电约252亿度,加上网购绿电,绿电消纳占比将达到50%以上。

  (通辽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斯琴德力格  霍林郭勒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辉参与采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联动采访现场短新闻大赛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经济周看
   第11版:收藏
   第12版:公益广告
打破藩篱“借东风” 共赴千亿产业梦
三十六年一片林,两代人的忠诚守护
稻草方格让流沙无处遁逃
一条路,唤醒深山里的红色记忆
以红带绿,“旅游饭”香溢乌兰布统
乡村“土货”销往城市“舌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