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香最能致远

——书评集《书韵飘香》读后
  ◎马永真

  读了代林的《醉在书香》的姊妹篇《书韵飘香》,不禁使我对作者给自己定的学术原则 ——“为学不能自缚”与“为学不敢自苟”,愈发地感同身受。

  从《醉在书香》到《书韵飘香》,确实使人感受到了读书能够使作者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人生的积极作用。代林以书为媒介,侧重于民族史、地方史及口述史的资料搜集、整理、研究、编辑出版,注意收集研究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丰富史料,几十年来,依靠坚韧不拔的自学攀登,实现了自我价值,这在他的许多书评文章中得到了生动印证。

  《书韵飘香》既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评集,又是代林作为一名最初的读者如何理解领悟作者及其作品的心路记录。

  代林对“文字工作来自实事求是,做学问需要一丝不苟”这句话情有独钟,奉为座右铭,这也正是他写作研究状态的真实写照。在《书韵飘香》这部由上下两辑、47篇文章组成的书评集中,其上辑的36篇文章,系作者所写的重点评论文章,主要评论了知名学者、作家和艺术家及其作品,比如历史学家白寿彝、周一良,诗人木斧、回族史专家李松茂,书法家、收藏家杨鲁安,书法家李清波的作品等。这些评论文章深入挖掘学术、艺术大师们的优良学风、文风,实事求是地评价其文章,给人诸多启迪。

  对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文艺大家的作品要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需要评论者具备扎实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欣赏功底,代林努力做到这一点。他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对画家梁崎及其作品作了如下的评价:“观梁崎的书画作品,中国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融诗文书画为一体,熔铸学问才情于一炉,雅俗共赏,久看不腻,更有无限滋味,意味深长”。代林对书法家、收藏家杨鲁安的评价是,始终崇尚“身在书斋,而心怀天下”的经世致用的学术理想。在杨鲁安看来,书法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因此,几十年来,他为普及和提高书法艺术,竭心尽力。

  《书韵飘香》在揭示艺术作品创作真谛的同时,特别注意探求艺术家的成功之道。比如代林在评论书法家李清波时,一方面从其艺术造诣上入手,指出李清波“自少年到暮年,书法一直是他的钟爱、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艺术家,李清波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走自己的路,“融古今书艺写吾字,用吾心写吾字”成为其信条。代林评论李清波的书艺称,“尤其能了悟中国文人静然为禅、空灵如水的书道精神,并依然揭示书家的心灵空间”。另一方面,又从其习书甘之如饴的不平凡经历中,欣喜地发现,“他那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和自学成才的习书经验,为后学者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益的借鉴”。

  代林评价只写了薄薄的几本诗集——《敕勒草》《天似穹庐》《胡笳抒情诗》的诗人贾勋,“文艺作品从不以量取胜,而是以读者认可、质量过硬辨其高下的”。尤其肯定诗人贾勋后期创作的《梅兰芳》《五十年前,我与蒙古马》等诗篇,“让我们领略了诗人力求跟进时代的风范。让我们看到他对中国文化及国粹的天赋异禀和索解的意蕴,及对诗性的体悟和表现”。这些评价对贾勋来说当之无愧。

  代林还在《书韵飘香》中表达了他鲜明的文学批评观。在评论文章《留住逝去的风俗》中,引用齐白石老人告诫其学画弟子说过的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指出此言同样适用于文学艺术的其他领域,当然也适用于出版领域,这是一篇言近指远的优秀文艺评论。在评论文章《文人相轻与金庸的谦恭》一文中则指出,在论及一位作家或一位艺术工作者时,我们不应该仅仅限于谈论其作品本身,而应在其作品之外,也应有许多值得寻求和思考的问题。譬如文人的行文处事、待人接物等,有时可佐证他的文学理念和人生哲学。正如严家炎论及金庸时所说,“金庸的艺术实践又使近代武侠小说进入文学的殿堂,这是另一场文学革命,是一场静悄悄地进行着的文学革命。”从代林的评论,让我们“从金庸的谦恭可以更好地寻求和体味他的知识修养及人格涵养”。

  而对代林有引向成才之路,广有恩德而又亦师亦友的甄可君,以及孙世魁、高云华、刘桢等,作者都在书中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甄可君与作者的一次书信往还,“充满了奖掖后生的拳拳赤诚,并扶我走上这条辛酸却苦中有乐的文字道路”“他给了我在前进道路上迈向明天的力量”,感动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此外,在《书韵飘香》上辑中,《凝视尊敬长者的背影》《我心中的爷爷》《尊敬的师长  做人的楷模——读<民族教育家吴懋功>》《德高业劭  卓力画坛——记著名大写意画家任德超先生》等,都给读者留下了鲜活的印象,作者对文中人物的崇敬之情令人动容。

  较之上辑,《书韵飘香》下辑的16篇文章,系作者所写的序、跋和后记等文章,也窥斑见豹地反映出作者从事编辑、评论、评价各类学术作品的真知灼见。对从事民族史、民俗志、口述史研究、编辑出版方面工作的人们来说,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这下辑的文章中,序、跋乃至后记之类文字,仍具文艺评论的较高价值。比如,《“驼调”初考》,论述了内蒙古“一带一路”(“丝茶驼路”)上呼和浩特回族驼运业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驼调”的形成、功能和艺术特点,开辟了“一带一路”上民间艺术研究的先例,读来引人入胜,增长了知识。

  从《醉在书香》到《书韵飘香》,“书香最能致远,书香也让气质升华……于是,一个转身,便有了不一样的人生”(陈裕《书中有香最澄明》),此之谓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吴运生“中国载人航天”纪实摄影述评
~~~——书评集《书韵飘香》读后
~~~——浅析音乐剧《人民楷模都贵玛》的艺术特色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通辽
   第08版:锡林郭勒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生态环保
   第12版:收藏
用镜头记录载人航天的壮美画卷
书香最能致远
跨越60余载的大爱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