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边城小镇与香菇的“双向”选择

格日勒介绍香菇种植情况。
  □本报记者  张慧玲  呼布琴  

  王玉琢  毛锴彦  

  郝雪莲  布音额尼尔乐

  深秋,走进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洪山塘香菇种植基地,覆盖着遮阳网的连栋大棚内,一棒棒香菇正在努力生长着,一旁的工人有条不紊地将已成熟的香菇摘下。

  “敖勒召其镇是蒙、陕、宁三省交界的一个边城小镇,是典型的农牧业结合镇,常年降水量不多,但农业总用水量又很多。频繁大量的用水很容易导致地下水资源采补失衡,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耗水少、经济价值高的作物。而食用菌产业是一个‘低耗水、高效益’的生态环保产业,种植香菇是我们在产业定位上做的选择。”鄂托克前旗惠民乡村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格日勒说。

  据格日勒介绍,每个菌棒用水在10斤左右,一座一亩地的大棚1.9万个菌棒用水在95立方米左右,而一亩玉米用水量最少500立方米。一棚香菇的用水量比一亩玉米五分之一的用水量还少,但是产值却是一亩玉米的20多倍。

  食用菌产业是循环、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优势产业,生产菌棒的原材料基本都是农林废料,产菇结束后还可回收还田作肥料,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发展优势。

  “不仅仅我们选择了香菇,香菇也选择了我们这里。大棚内配备了聚乙烯恒温板,用吊扇进行空气流通,棚外还有智能遮光保温系统。对处于‘养菌期’的蘑菇,工人们时刻观测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香菇长得很水灵。”格日勒说。

  2018年,洪山塘村集体开辟出第一块“实验田”,种植灰面香菇,一年下来,收入达到4万元。

  香菇的“选择”让村里有了发展产业的底气。2019年,洪山塘村进行重新布局规划,建成养菌拱棚4座,购进菌棒6万多棒,配套建成冷藏、烘干、分拣包装区等功能区域。

  2020年,基地新建菌棒生产加工场地2000平方米,引进日生产8000棒菌棒的生产技术,先期培育菌棒15万棒,接收菌棒购买订单5万棒,注册“宏山塘香菇”品牌,香菇种植产业日渐兴盛。

  2021年,敖勒召其镇又扩大香菇种植规模,申请专项资金350余万元实施食用菌深加工项目,同时,又引进生产技术,利用“净水”、“净气”的优势,在菌棒生产上下功夫,让香菇附加值不断提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前几年种玉米,一亩地收入也就1500到2000元。我们种植香菇,平均每个菌棒预计到采摘结束可以获得大概9元的收入,一座大棚不到6个月时间,纯利润可达5万元。”

  “种植香菇是可复制的产业。我们现在的发展路径是村民种植,公司去跑市场,负责销售。”格日勒说,香菇主要销往陕西、宁夏等周边地区,由于品质好,其他省市的客商也纷纷来购买。

  从当初的试验田“裂变”到如今声名远扬的“宏山塘香菇”种植基地,敖勒召其镇香菇的几次跳跃,不仅让这个村跳出用水之困,还培育出新型产业,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出彩
为务工者搭建起一个暖心的“家”
边城小镇与香菇的“双向”选择
“我们现在就是一家人!”
“三变”改革带来幸福“蝶变”
锡林郭勒羊产品从杭州发运
北疆大地的绿色交响
满洲里口岸数据刷出对外开放新高度
各盟市坚持以学促干 把深入贯彻落实 《意见》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着力点
简讯
让文创融入百姓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