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从事基础科研工作就意味着要坐得住冷板凳。老一辈科学家身上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精神,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授肖瑞长期扎根一线潜心科研、悉心育人,不仅为提升我区遗传性疾病等疑难杂症的诊断水平贡献积极力量,还通过各类科普和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为基层广大群众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骨科大夫不是简单的‘匠人’,脊柱外科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一个既懂得科学研究又能开展手术的医生才是合格的。”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邢文华解决了多项脊柱外科领域的技术难题,并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疾病术前规划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提高了诊疗效果,为健康内蒙古建设添薪加柴。
“从广东到新疆再到内蒙古,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我和团队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到工作中,倾注到高质量建设内蒙古铀矿大基地、打造中国‘新铀都’的光荣事业上。”中核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传飞18年扎根铀矿山生产一线,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铀矿采冶事业。他和团队聚焦内蒙古在砂岩型铀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难题,潜心技术攻关,取得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
“农业领域科学研究的价值,既体现在对知识、真理的追求,写好创新论文,也要让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于海峰从向日葵资源创新和遗传育种的学科带头人成长为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把科研成果有效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提升了向日葵的市场竞争力。
■下转第4版 ■上接第2版
据悉,为进一步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科协、科技厅、国防科工办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23年“最美科技工作者”遴选活动,最终20位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榜。他们来自我区理、工、农、医等各学科各领域,是扎根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典型代表,在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助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