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师大以学科建设推动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本报记者  白莲

  获评自治区一流拔尖培育学科,2023年全国软科排名第12、冲进前40%,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学科建设喜讯接连不断。

  “我校民族学学科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通过人才引进的创新性举措,成功引进了长江学者纳日碧力戈教授等诸多高层次人才,提升了学科整体水平,扩大了学科影响力。”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人类学学院党委书记包凤兰说,学院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了多学科交叉研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民族人类学学院承担“中国古代各民族相互依存关系史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信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团队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及西部项目2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项,产出了“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城市形成过程中各民族的多维互嵌——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等高质量学术成果多部(篇),在中国古代各民族相互依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边疆治理等领域形成了学术研究小高地。

  2020年获批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后,学校借助该平台与地方政府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师生深入基层做田野调查,有效推动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探索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实现途径。

  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各方面,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结合,学校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融入到实践育人教育体系中。

  新生报到后,学院党委书记带来“开学第一课”,围绕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内容和重大意义等进行翔实讲解;以“混班混宿”的方式,为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学生间交往、交流、交融提供机会;举行诸如蒙古象棋、搏克、射箭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增进同学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比赛中的合作与竞争增进了同学友谊;举办“月满中秋迎国庆,民族团结颂中华”等主题团日活动,由不同民族同学展示风采,营造出浓厚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北疆文化
   第06版:鄂尔多斯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出彩
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性主题阅读通辽专场活动举行
兴安盟“绿色”过冬让温暖与蓝天同在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治区宣讲团 走进乌海市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工信厅
我区签发首份办理附加 证明书的商事证明书
自治区乒乓球业余选手排位赛开赛
在破解难题上见真章 在整改整治上见实效
内蒙古肉牛产业大会暨 高品质牛肉发展论坛举行
乌海拧紧火灾防控“总开关”
内师大以学科建设推动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以会兴城 风景别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