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像往常一样,志愿者王玉华早早来到了内蒙古博物院,在《解放之路》展厅,她如数家珍地为观众讲解展厅内珍藏着的革命文物和图片资料。
今年64岁的王玉华,在内蒙古博物院当志愿者已经有5个年头,寒来暑往,风雨无阻。“这5年里,我跟其他志愿者朋友们互助、互励,共同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经过内蒙古博物院正规培训,听了资深老师的示范讲解,我收获良多,每当为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游客讲解我们内蒙古的事情时,心里都感到很自豪!”王玉华说。
“志愿者承担日常的服务性工作,包括展厅讲解、路线引导、检票、寄存包、观众疏导、辅助社会教育活动等,10余年来志愿者团队为区内外上百万观众提供了志愿服务。”内蒙古博物院志愿者管理组副组长苗萌介绍,2022年12月,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组织开展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遴选活动中,内蒙古博物院“博物弘文·守望相助”志愿服务项目入选边疆民族地区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据了解,内蒙古博物院自2007年起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16年来已有注册志愿者1086人。团队日常服务志愿者331人,平均每人全年服务时间超过100小时以上,累积总服务时间30000小时以上。每年组织、参与社会教育活动近300场次,主题活动覆盖全年,观众参与人数过万。他们的志愿服务与担当,成为内蒙古博物院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目前,全区有6000多支文化志愿服务团队,15万名文化志愿者,初步形成自治区、盟市、旗县区三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志愿服务队伍。文化志愿服务正在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