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区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来,各级教育部门通过强化师资保障、加强教学指导、丰富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帮扶等措施,使国家统编教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22年秋季学期,我区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全覆盖,高中起始年级顺利推行。
立足教研,夯实教学
自治区教研室持续开展国家统编教材集体备课指导活动。以各级学科名师工作坊为基础,积极吸纳当地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名师工作坊成员,重点吸纳“示范性种子教师”和学校骨干教师,组建覆盖全区的国家统编教材备课联合体。充分利用自治区“同频互动”在线教研平台,开展“自治区—盟市—旗县—学校”四级联动集体备课展示活动,并上传单元教学指导、课时教学设计和专家点评等相关资源,供全区教师参考使用。
“通过同频互动和教学资源包的有效利用,我们和各级各类名师一起教学教研、辅导学生学习,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教学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学教师于溟洋深有感触地说。
深入基层,指导教学
基层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究竟如何?这是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来,自治区教育厅最为关心关注的问题。2020年9月起,自治区教研室组织6批专家指导团队,深入旗县苏木乡镇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了解国家统编教材教育教学情况,开展调研培训指导。3年来,指导团队共深入全区53个旗县的132所中小学校,针对如通辽市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兴安盟科右中旗、扎赉特旗,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额尔古纳市,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等旗县,更是多次深入其中,从课堂教学入手,开展现场听课指导、磨课备课、同课异构、专题讲座、问卷反馈、座谈交流等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对备课、设计、作业等教学行为进行细致入微地指导和规范。
种子教师,带动教学
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来,我区立足骨干教师培养,全面提升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教学水平,扎实推进“示范性种子教师”项目,从全区近5000名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教师中遴选300余名种子教师。历时3年,自治区教研室通过开展线下集中专业课程授课、线上不定期多样态专题研修,再加上跟岗学习、实践操作、交流研讨等培训,以及为学员免费提供全部课程的纸质资料和线上培训资源等,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种子教师更好地理解、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同时,让他们在自治区集体备课展示、课程资源建设、教辅材料选编等工作中“当主角”“挑大梁”。通过系统的、高水平、多维度、全方位培训,种子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发生了质的飞越,并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引领作用,真正成为了“民族理论政策的宣传员、课程改革推进的指导员、统编教材使用的培训员、引领教师成长的服务员”。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通过培训,我对国家统编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不断提升,教学理念和方法得到更新。今后,我不但要继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要切实发挥好种子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蒙古族学校教师铁龙说。
项目赋能,提升教学
致力于创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环境,2022年5月,我区启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建设,打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系列学习平台,配置学前智能助教系统、打造中小学专题课堂、搭建教师智能学习平台、开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属教育资源等。目前,项目已全部建成并进入全面运行阶段,累计有7.7万余名教师、37万名学生使用项目平台,在促进全区师生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助力教育教学减负增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赋能,学校建立了小学语文专题教室、使用备授课系统开展教学教研、利用动态监测功能开展抽测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得到提升。”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项目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