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傅玄《傅子》
【原典】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释义】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上下文已佚。纲:渔网上的总绳。目:网眼。本:树木之根。末:树木之梢。这句话意思是:抓住总纲,渔网的网眼自然会张开;抓住根本,末节就自然会顺从。本、末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概念,尤为魏晋玄学所阐论,语本《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傅玄,西晋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傅子》。原书久佚,部分内容散见于唐代杂纂百家之说的《意林》一书中,与杨泉《物理论》混杂。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严可均校正《意林》,以各书互证,将《傅子》佚文辑入《全晋文》。严可均在按语中称:“知《意林》所载《傅子》,乃杨泉《物理论》也。……所载《物理论》,仅前四条是《物理论》,其第五条至九十七条乃《傅子》也。”杨泉,魏晋之际哲学家、道家学者,与傅玄同时而稍后。因此,“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常被误认为出自杨泉《物理论》。
【启悟】
纲与目、本与末,是中国传统哲学表达辩证思维的常用概念。造屋要架梁,撒网要抓纲。古人很早就从结网捕鱼等日常生产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道理和方法,并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反复的认识锤炼,成为广为人知的实践智慧和哲学思想。由此,古代军人打仗,知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为政者治国,深知“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农民耕田,懂得“牵牛要牵牛鼻子”;读书人学习,知晓“解一卷而众篇明”。
“善为理者,举其纲,疏其网”。不管干什么事,都要做到提纲挈领,善于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区分本末、把握要害,集中精力从根本上着手、于关键处突破。尤其在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时,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如果不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非重点和重点的关系,不分轻重缓急、不问青红皂白、不看是非曲直,就容易多端寡要、本末倒置、挂一漏万。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既是理念态度,也是工作方法,更是取得成功的关键。问题有大小、矛盾有主次,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才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抓住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才能取得“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需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要善于统筹抓关键、勤于计划抓重点,合理安排工作主次、恰当协调平衡先后,学会“十指弹钢琴”,既有高音低音,又有强音弱音;既有轻重缓急,又有抑扬顿挫。只有这样,才能弹奏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谐动听的美妙乐章。(哈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