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

进行制衣培训。
筛选制衣原料。
缝制衣服。
检查成衣质量。
  □本报记者  孟和朝鲁  见习记者  陈杨  摄影报道

  小寒刚过,晨光初曦,走进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呼伦路区域服务中心府兴社区的“社区工厂”,十几台缝纫机运作的声音充满节奏地轰鸣着,裁剪、缝制、质检……工人们熟练地加工着各类服饰。

  郭美丽是这个“社区工厂”的一员,每天步行5分钟来这里上班,几个月前还是零基础的她,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现在已经可以非常熟练地制作成衣。她笑谈:“现在下楼就能工作赚钱,上楼就能做饭照顾家,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了!”

  府兴社区是村改居社区,待业在家的妇女比较多。新城区呼伦路区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利用社区闲置场所,将培训基地、就业阵地放在群众“家门口”,成立了呼和浩特市政企合作的“红石榴家园就业梦工厂”——内蒙古府依坊服饰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开展盘扣制作及缝纫机制衣等长期“订单式”培训,让掌握手工艺制作技能的妇女居家有事做、有钱挣。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引进技术,扩大订单量,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府兴社区党委副书记、妇联主席张志清说。

  截至目前,府兴社区共计120余名居民参加了“社区工厂”组织的技能培训,50余人签订就业意向合同,通过长期“订单式”培训实现“家门口”的就业增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思·享
   第06版:法治
   第07版:社会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文艺评论
龙灯迎龙年
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
冰雪童趣
普法宣传进万家
调图过渡期 绷紧“安全弦”
智能大棚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