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蒲公英书记” 带领村民抱团致富

  □本报记者  张璐

  讲述者:张立军(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多伦诺尔镇中菜园村驻村第一书记)

  我叫张立军,是多伦诺尔镇中菜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2021年来到这里报到时,我看到泥泞不堪的土路、简陋的办公条件、入不敷出的村集体,让我倒吸一口凉气。

  中菜园村是典型的城中村,主导产业是传统蔬菜种植。但村里年轻人都不愿意种菜,纷纷到城里去打工。看着村里留不住人、有地无人种的现状,我感觉像一根根针扎在心窝里一样难受。

  怎么才能改变这种情况?这成了我刚来村里每天都在想的问题,因为我知道,如果一个村没有产业做支撑,群众增收就没有门路,乡村振兴更无从谈起。改变现状要以提升村子自身“造血”能力为突破口,因地制宜,为村里引进能带来长期收益的产业项目。

  明确思路后迅速行动,我四处奔走,主动联系企业,并和企业多次商洽,最终与内蒙古华蒲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为村里引进种植新品种蒲公英。

  我选择种植蒲公英,是因为蒲公英比种蔬菜省时、省材、又省力,效益也可观。蒲公英种植5年为一个周期,5年里可多茬收割蒲公英青稞,每亩年收益近万元;第5年还能收割蒲公英根茎一并出售。

  引进项目后如何推行,又成了我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经过多日的走访调研,我和村“两委”班子决定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种植模式,以党支部为引领助推产业发展,让农户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取暖。农户种植、收割蒲公英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并出售给企业;种植过程中,合作社统一管理种植基地,企业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2022年,中菜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74户农户签订了《蒲公英种植收购合同》,全村蒲公英种植面积130余亩。

  2023年,为了让农村得到更多的收益,我们扩大了蒲公英种植规模,全年收割总量36万多斤,总收入72万元。其中,农户收入达68万元。

  如今,在我们村安家落户、生根发芽的蒲公英让村民尝足了甜头,村民感受到“足不出村”就能增收致富。现在大家都叫我“蒲公英书记”,听到大家这样叫我,我的心里暖暖的。

  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两年来,我的心也像蒲公英一样深深地扎根在中菜园村,村里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乡们的生活有了质的提升。我的脸晒黑了,头上的白发多了,但看见群众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暖暖的。这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宝贵经历,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思·享
   第06版:法治
   第07版:社会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文艺评论
内蒙古7万余脱贫户增收1000至3000元
内蒙古3家单位被评为 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多措并举筑牢农村牧区 食品安全“防火墙”
“蒲公英书记” 带领村民抱团致富
帮扶车间助农增收
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至 李家园子段公路工程竣工
“广告助农”活动带动 农牧民增收1.86亿元
特色农业“靓”起来
致富路上奶香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