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刚过不惑之年的孔德礼被评为“包头市劳动模范”,随后又先后获评“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不久前,他又拿到了第一届“内蒙古自治区技能大奖”。
“高炉炼铁更炼人。”孔德礼从小徒工一路干到炉前组长、炉前大班长、包钢高炉炉前工首席技能大师。“专注持久、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是他的座右铭。分享经验时,他说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认真”。
高炉冶炼是连续而且复杂的过程,想要保证高炉稳定顺行,炼出一炉好铁,就要做到炉料均匀下降、炉温稳定充沛、高产低耗。而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1992年,19岁的孔德礼技校毕业,走进包钢的大门。在不断学习和钻研中,处处“较真”的孔德礼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产难题。
6号高炉投产时,作为炉前大班长的孔德礼制定了一系列操作制度,改进设备点巡检及数据采集、整理、记录工作。他总结新的操作方法,解决了高炉除尘设备稳定性差的问题,不但满足了环保达标要求,还有效降低了铁前成本。
“只要用心观察,高炉总会给我们答案。”在孔德礼看来,高炉是会说话的。铁花的颜色与亮度,铁流的流速,渣铁的流动性……一直以来,孔德礼就是通过这些“对话”高炉、了解高炉、守护高炉。他负责的6号高炉成为包钢第一座长寿炉,步入国内大型长寿高炉的先进序列。
以往20多人连续工作3小时以上才能完成的操作,现在只需要3人不到10分钟就能完成。这是孔德礼完成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代替液压泥炮堵铁口装置及方法》所发挥的“神奇”作用。从事炉前工作30载,他完成的8项专利都凸显了实用效果。
一代炉龄结束后,高炉必须停炉检修。在这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就是放残铁,而且这一操作难度很大。精准测算残铁口位置,实施炉皮定点测温,合理架设残铁沟,拟定停炉和放残铁计划,制定放残铁应急预案……2014年起,孔德礼先后参与指导包钢8座高炉数次停炉放残铁作业,每一次都安全顺利完成,残铁放净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2021年1月,6号高炉停炉,孔德礼率队创造了3小时放残铁1000吨的历史纪录,放净率达到100%。
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突出的贡献,孔德礼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越来越多的“孔德礼经验”成为“包钢标准”;越来越多的场合,他被称作“孔老师”。
孔德礼创建的工作室成为“包头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内蒙古自治区技能大师工作室”,他本人被评为“鹿城英才”“包头工匠”“北疆工匠”。2017年以来,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完成创新项目120余项,创造效益500余万元。同时,他以“技能大师工作室”“导师带徒”活动为载体,培养高精尖技术人才,带出5名高级技师、3名技师、2名操作能手、多名高炉炉前大班长。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孔德礼说,为了把对高炉的呵护延续下去,他要扮演好“老师”的角色,打造创新创造项目的“孵化池”和高技能人才的聚集洼地,培养更多理论扎实、技术精湛的高炉“尖兵”。(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