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赓续包容性 展现多样性

  核心提示

  ●北疆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长期碰撞、交流、吸收、融合,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基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孕育形成北疆文化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环境是丰富多样的,北疆文化赖以产生存在和传承发展的社会生产方式、创造主体、建构形态是多元多样的

  ●北疆文化蕴含的赓续包容性、展现多样性的基本特征,使其更加绚丽多彩,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王海荣

  文化的包容性与多样性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品质。包容性源自文化自觉,展现了文化自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活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在中华文化的长期浸润中,56个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在多元中铸就整体、在整体中百花齐放。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谐共存、交融共生、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费孝通先生用“多元一体格局”来概括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辩证统一,其意义在于多元和一体的相互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的内核就是各民族、各文化之间相互离不开的“共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所蕴含的“共同”,离不开多元的要素和动力,更离不开一体的主线和方向。多元始终是构筑一体的要素和动力,而一体则是凝聚多元要素、引领多元动力的主线和方向。在中华文化的怀抱中,北疆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长期碰撞、交流、吸收、融合,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基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北疆文化的发展历程,典型地体现了多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特征的最生动展现。作为中华文化绚丽的一枝,北疆文化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实思想基础的深厚沃土。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枝繁叶茂,使北疆文化生机勃勃,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海纳百川,让中华文明融多元为一体,成就了北疆文化的多样性,使其更加绚丽多彩。北疆文化蕴含鲜明的赓续包容性、展现多样性的基本特征。

  孕育形成北疆文化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环境是丰富多样的。文化是人与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内蒙古地域广阔,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地理景观。历史上,内蒙古地区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是不同文化碰撞融合的舞台,多种文化形态和谐共生、交相辉映,在中华文化的怀抱中相融相生。丰富多元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造就了内蒙古地区多种形态的地域文化类型,并在各个时期持续吸收不同文化元素,造就了北疆文化丰富多样、兼容并包的特征。这种择善而从的包容气度、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是北疆文化的活力源泉。

  北疆文化赖以产生存在和传承发展的社会生产方式是多样性的。在我国北方自然生态环境中,从古至今相继产生了采集、狩猎、游牧、农耕、工业等多种生产生活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从不同角度为北疆文化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和活力,使北疆文化成为以多种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多种文化形态的有机整体,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例如,在我国北方地区,早在史前时期,继原始采集、原始狩猎之后,就已经出现原始农业,并成为中华文明的滥觞之一。由于这些生产方式在历史上的影响范围不同、持续时间长短各异,在北疆文化形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其中,狩猎、游牧、农耕文化是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文化形态。北疆文化所涵括的渔猎、游牧、农耕、近现代工业文化等是其多元构成的体现;从形成与发展过程来看,北疆文化是在多种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地域文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多元构成形态。

  北疆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多元的。北疆文化是生息繁衍在北疆大地上的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的。自古以来,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汉等民族在北疆大地上繁衍生息,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中,各民族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共同创造多种文化形态。由于这些民族分别活跃在不同历史时期,使北疆文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成为北疆文化创造主体多元性的集中体现。虽然北疆文化的创造者是多元的,但由于这些民族相互间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族际传承关系,因此文化的连续性、统一性同样鲜明地体现在北疆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北疆文化的建构形态是多样的。北疆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绚丽的一枝,同样存在许多“叶脉”,包含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类型。北疆文化在早期经历新石器文化之后,演变为以夏家店文化等为代表的早期农耕文化和聚落文化,以朱开沟文化为代表的游牧文化以及中古时期逐步兴起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交错发展的现象。北疆地区的文化建构方式不断深化并向前发展,其建构形态类型多样,其中最为典型、最具鲜明特色的主要有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它们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在漫长的发展演变历程中相互包容、相互滋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逐渐汇聚融合成北疆文化这个有机整体,并持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此外,北疆文化还包括了内涵相对具体、指向较为明确、具有一定区域特色,以考古学文化、典型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遗存、部族名称、人文地理景观、社会生产方式等命名的多种形态的文化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化,是内蒙古地区各民族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在自身不断丰富发展的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创造的。各种文化类型通过自身不断建设,逐渐发展成为稳定的文化形态,共同塑造了独具特色、包容多元的北疆文化样貌,为北疆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元素。

  北疆文化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始终是满足人民群众与时俱进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设文化强国,我们要不断提供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更高精神品位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始终保持全社会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北疆文化蕴含的赓续包容性、展现多样性的基本特征,体现了北疆大地上的多种文化形态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滋养、相互平衡、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关系。这一基本特征极大地丰富了北疆文化的内涵,使其更加绚丽多彩,也赋予了北疆文化内生动力,使其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所所长,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北疆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影像力
   第05版:弘扬蒙古马精神·榜样的力量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疆文化
   第10版:民生
   第11版:北国风光
   第12版:文艺评论
赓续包容性 展现多样性
以数字化赋能北疆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