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端,幅员辽阔,岩画资源从数量和内容上都极为丰富。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均发现有岩画,岩画遗存虽然分布全境,但从总体上看还是有着明显的分布规律。阿拉善岩画大体分布在五个区域:贺兰山西麓地区岩画,包括骆驼山、科学井、折腰山、哈喇乌沟口等岩画点;阴山山脉西段岩画,包括乌日图乌兰岩画(也称敖伦布拉格岩画)、买很特罗盖等岩画点;龙首山一带岩画,包括乌登哈布其拉、青井子、其克塔克等岩画点;雅布赖山一带岩画,包括布布、额勒森呼特勒、曼德拉山、苏海赛等岩画点;北部戈壁丘陵地区岩画,包括许特耐阿贵、布德日根、布勒古特等岩画点。其中,彩绘岩画仅分布于雅布赖山地区,刻绘岩画则遍布阿拉善盟全境。
曼德拉山岩画群位于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苏木(原孟根布拉格苏木)呼德呼都格嘎查西南约13.6公里处的曼德拉山中,东南距曼德拉苏木政府所在地约14公里,西南距旗政府所在地约200公里。从曼德拉苏木西行不远,便可在草原的尽头遥遥望见一座黛青色的孤山——曼德拉山。
曼德拉山,蒙古语称“曼德拉乌拉”,属雅布赖山系东南段,山体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南望戈壁滩,北依雅布赖山余脉。据不完全统计,曼德拉山中分布着6000余幅形态各异的岩画遗存,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岩画遗存中分布密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其中,在东西宽约3公里、南北长约6公里,约18平方公里的岩画核心保护区内普查建档的岩画有4234幅。
曼德拉山岩画被刻绘在马鬃般延续的黑色玄武岩脉上,采用凿刻、磨刻和划刻等手法。岩画内容包括北山羊、盘羊、黄羊、马、野驴、骆驼、牦牛、鹿、狗、狼、虎、狐狸、蛇、鹰、大雁等动物及造型各异的人物形象,也有狩猎、放牧、迁徙、舞蹈、战斗等场景,还有表现日月星辰、草木等场景以及一些古文字图像,数量多、分布密集、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画面清晰、艺术造诣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堪称世界岩画宝库中的稀世珍品,被誉为“曼德拉山岩画走廊”“美术世界的活化石”等。
曼德拉山狩猎岩画是内蒙古博物院收藏的岩画采集品中的一件。在曼德拉山西段有个叫敖包图的地方,这里不仅地势高、岩画密集,而且颇具代表性的精美岩画也多发现于此。曼德拉山狩猎图岩画位于山的阳坡处,光滑平整的岩面迎南而置,迄今虽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侵蚀,刻绘图像仍然清晰可辨。岩画所在石板呈矩形,宽108厘米、高83厘米、厚9厘米,岩面上满刻鹿、北山羊、盘羊、马、鸟、人形、小圆点及划刻线条等100多个单体图像。从构图上看,所刻绘图像多而密集,各个形体具象性较强,表现了当地古代先民放牧和狩猎生活的场景。
动物是中国北方系统岩画乃至世界岩画的主要表现内容,曼德拉山狩猎图岩画中刻绘有很多鹿、北山羊、盘羊、马等食草类动物,以及似为鹰隼类的飞鸟形象。除了鹿,画面中刻绘更多的是羊的形象,特征有别于北山羊,更像是盘羊。曼德拉山岩画中有很多飞鸟形象,岩画学者们通常称这类飞鸟为“草原鹰”。
曼德拉山狩猎图岩画中间刻的骑马者形象风格比较独特,其他骑者均为通体刻绘,只有中间这个用连续的圆点表现骑马者形象,骑者好像手持马鞭,马背上(人的身体两侧)用线条表现出马鞍的前后鞍桥。岩面左侧,一名手持弓箭的骑者图像中也同样刻绘出了马鞍,可见当时马鞍已经较为普遍。骑马或骑鹿者图像中均不见鞍镫,由此推测该岩画刻绘的时候还未出现鞍镫。
画面中的弓箭明显为尖锐的工具划刻的图像,且弓箭较短,射猎的对象有鹿和羊等。在骑鹿者图像中,鹿的腹下看似有幼崽,但鹿的前方却是一个持弓射猎的人形。画面表现内容有所矛盾,狩猎者不可能射猎自己乘骑的鹿。由此可见,该岩画上的图像可能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不同的人群刻绘完成的。而且,后来者在刻绘岩画时特意在图像的间隙内作画,没有破坏原有的图像。
1986年秋,阿拉善右旗文物站的巴音达来和阿拉善盟文物站的巴格那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发现了曼德拉山岩画。该岩画群1996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版图片由特日根巴彦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