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鄂托克前旗

兴特色产业 拓致富渠道

  □本报记者  郝雪莲  通讯员  董子琪

  夏日融融,阳光正好。走进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育才社区集体经济奶食汇奶业有限公司,干净整洁、一尘不染的生产车间,一阵阵奶香扑面而来,奶酪、奶皮、酥油、酸奶等产品正陆续产出;在昂素镇森晶饲料加工厂,机械轰鸣,工人将柠条放入机器进行粉碎加工成饲料,然后打包成袋,销往周边地区……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坚持党建引领,打好“特色产业牌”,探索发展多元新型集体经济项目,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以王震井纯净水而闻名的黄海子村,葡萄酒酿造具有独特优势的特布德嘎查,特色香菇远近闻名的洪山塘村,在各自领域成为了“佼佼者”。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逐渐成为鄂托克前旗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因地制宜,找准特色,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首要环节。敖勒召其镇洪山塘村水资源较为匮乏,适宜发展节水农业。经过研究,耗水少、经济价值高的食用菌产业进入村党支部的视野,在2018年首次尝试种植后,获得了可观的效益。如今,一座座大棚在村里拔地而起,冷藏、烘干、分拣包装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种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差异化发展方式不仅让洪山塘村跳出用水之困,还培育出新型产业,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提升质量,实现从特色产品到特色产业的升级转换。昂素镇巴彦乌珠日嘎查作为柠条种植的“排头兵”,从开始种植柠条单纯为了固沙、充当饲草料,到与沙日胡舒嘎查、乌兰胡舒嘎查联合成立森晶饲料加工厂,将柠条加工成饲草料获得经济效益,再到优化升级饲料配比、养殖技术,改良肉羊品种,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草——料——肉”全产业链每一环节的提质增效,展现出“一株柠条”到“一块好肉”的生动转化。

  凝聚发展合力,形成规模化、品质化产业集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聚焦打造“一镇一特”,下大功夫做优做强辣椒特色主导产业。走进城川镇,辣椒育苗、种植基地多点散布,辣椒经纪人协会、乡土人才工作站社会化服务体系遍布全镇,在一个个嘎查村与镇党委的同向发力下,全镇辣椒产业由过去的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辣椒产业辐射带动、融合示范能力不断增强,规模质量、关键技术、配套设施显著提升,展现出了抱团发展的凝聚力,实现特色产业由“小而美”向“大而强”跃升。

  加强规划引导、村企联动、能人带动,提升特色产业市场化程度、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上海庙镇海禾乡村集体经济公司(镇级产业发展公司)将全镇15个嘎查村(社区)闲置资源加以整合,在工矿企业密集区打造转移农牧民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和生产加工业,每年可达到70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城川镇黄海子村王震井纯净水厂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建立“基本工资+集体经济收益提成”模式,实现集体经济运营市场化、管理职业化的转变。

  优化收益分配程序、比例,让特色产业真正惠及农牧民。鄂托克前旗建立嘎查村申报——镇审核——旗备案的收益使用程序,将不低于50%的收益作为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资金;将30%的收益对照嘎查村发展需求清单,优先提取部分收益作为公益金用于兴建和管护公共基础设施;将20%的收益用于成员分红、帮扶弱势群体、奖励嘎查村干部等支出,切实将产业发展效益落在农牧民身上,让农牧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告
   第05版:科技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兴安
草原“放长假” 牧民也增收
优化服务推动项目建设
“温暖工程”守护民生温度
庭院“方寸地”成增收“致富园”
观非遗品豆腐
提高农村物流服务覆盖率
智能化应用让传统生产迸发科技活力
“拼”服务助项目建设提速
兴特色产业 拓致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