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人不求备 检身若不及

  【出处】

  《尚书·商书·伊训》

  【原典】

  呜呼!先王肇修人纪,从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

  【释义】

  这段话出自《尚书·伊训》。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去世后,右相伊尹扶立其嫡长孙太甲为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教导太甲。这段话当是史官记录的伊尹的言论。文中伊尹讲述商汤始修为人纲纪,有过则改,从谏如流。

  伊尹教导太甲说:“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在上位者能够明察下情,这样在下位者才能够对上竭诚。“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对己要严格约束。伊尹教诲太甲的谆谆告诫,对于我们今天加强自我修养,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便被视为个人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原毁》中说:“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清初思想家唐甄的《潜书》有言:“与人当宽,自处当严。”可见,伊尹所言堪称嚆矢。

  【启悟】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重视克己修身,在这个方面,历代先贤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思想遗产。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准则,也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它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则宽容友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准则被广泛传承和弘扬,被视为做人的根本。在现代社会,这种准则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化解矛盾,减少冲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一个人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同周围的各种人和事物打交道,当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时,不能只知责备别人,总去找别人的不是,而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陷,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以律己之心自责,以宽容之心待人,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执和纠纷,进而化隔阂为理解,化矛盾为友谊,人和人就会和谐相处,使整个社会更加美好。

  待人宽厚不易,责己以周则更难。它需要有“反求诸己”、正视错误的勇气,更需要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对自己要求严格,意味着我们要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促使我们努力改正,不断完善自己。严以律己还能培养我们的毅力和自律精神,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懈奋斗。

  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并不容易。我们常常会对自己过于宽容,对他人过于苛刻。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往往会找各种借口和理由来为自己开脱;而在面对他人的过失时,则会毫不留情地指责和批评。这种心态和行为,不仅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明代《了凡四训》中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心如良田,当用心耕耘。我们当从前贤往哲的修养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增强检身自律、知错改过的自觉性,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纯粹和强大,不断提升人生的境界。(袁宝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科技
   第06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7版:评论
   第08版:旗县融媒
因地制宜让更多盐碱滩变身米粮川
善从失误中提升自我
商品房“以旧换新”
与人不求备 检身若不及
【辣语】
惟有“过得硬”方能“过得去”
集章打卡莫偏离了旅游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