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鄂尔多斯

让生态“含绿量” 变发展“含金量”

  □本报记者  毛锴彦

  夏日的鄂尔多斯河清海晏、绿意盎然。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一年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防沙治沙重任,坚定自觉打主攻、当主力,率先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32%,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5%。2023年11月,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自从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号角吹响以来,鄂尔多斯市将其作为一号工程,通过顶层设计保障库布其沙漠治理攻坚行动。全市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亿元配套资金统筹重点生态工程,率先成立“三北”工程推进中心。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我们改变了单一治理模式,统筹系统治理与保护,分区分类施策,科学实施库布其沙漠治理,打造攻坚战示范区、样板区。”鄂尔多斯市“三北”工程推进中心主任闫伟介绍。

  2023年10月,鄂尔多斯成功举办4省5市14旗县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协调推进会,签署毛乌素沙地区域联防联治框架合作协议,统筹推进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系统治理。

  实现更大规模“绿进沙退”需要更多的智能化、现代化机械装备支撑。“90后”返乡大学生敖日格勒毕业后参与防沙治沙,他最初用锹挖植树一天可以种植一两亩地,成活率也低。后采用螺旋钻孔法,两人一组每天可种植20多亩,成活率超80%。今年使用句芒—301机器人,每亩种植159株沙柳需19分钟,油耗仅为每亩2.1升。5台种植机器人每天可完成约180亩种植任务。几年来,已完成草场绿化2万多亩。

  鄂尔多斯市还加强与国内外专业院所合作,打造系列创新平台、科创中心,建设荒漠化种质资源库,让科技创新全面赋能沙产业。

  通过政策激励,众多治沙企业、合作社纷纷涌现,农牧民也踊跃参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向沙漠治理聚集,多元投资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逐渐形成,为防沙治沙注入强大动力,大大加快了治沙速度。

  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光茂村施工代表王拴平就是其中一员,他带领的民工联队今年已完成4000多亩植树种草任务,每人投劳月收入达3000元至5000元,他计划未来动员更多村民加入治沙队伍。

  杭锦旗林草局林草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杨金耀介绍,杭锦旗探索实施激励机制,确保农牧民直接参与率超60%,重点项目使用以工代赈资金比例达30%以上,今年施行以工代赈政策后,累计86个施工队40万人次参与生态建设。

  在鄂尔多斯,茫茫沙海与蔚蓝元素相互交融,演绎出了“黄色+蓝色=绿色”的神奇转换。这里积极开展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探索出了全新的治沙路径。

  鄂尔多斯市林草局副局长柳天云介绍,他们在库布齐沙漠北缘、黄河以南打造了一条特殊的“光伏长城”,长约400公里、宽约5公里,可容纳1亿千瓦装机规模,能实施生态治沙300万亩,成为集生态、绿电、产业、创新、富民于一体的工程。

  鄂尔多斯市各地生态治理日新月异,从农牧民自发参与植树造林到各种政策激励群众多劳多得,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绿富同兴;从乌日更达赖、殷玉珍等老一辈治沙典型到冯慧、敖日格勒等新生力量,治沙精神在这里赓续传承;从人背肩扛到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创新实施流动沙丘、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滩涂低地“三元套嵌”治理模式,为坚决打赢“三北”攻坚战增添科技力量。

  目前,鄂尔多斯市已经开工防沙治沙项目22个,完成生态建设305万亩、治理沙化土地252万亩。开工新能源项目12个,总规模1352万千瓦,完成投资44.8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影像力
   第08版:乌海·海勃湾区
   第09版:出彩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盟市专线
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大戏”正在上演
首次引进无人快递车
《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 图说西辽河文明》首发式举行
呼伦湖流域鱼类总量超15万吨
让“沉睡资产”焕发新生
实现“亮证亮码”即可办理城乡居民参保
让生态“含绿量” 变发展“含金量”
把欢乐送到人民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