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闲时,我经常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参加活动。邻里间有矛盾时,来社区爱心家园议事亭很快就解决了……”日前,记者走进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街街道,社区张大姐对现在的幸福生活赞不绝口。
围绕居民的需求,各社区因地制宜升级改造党群服务阵地,开展养老服务、未成年人教育实践、就业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吸引凝聚各族群众。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办的看似都是小事,但正是这些数不清的一件件“小事”,关系着群众的幸福指数,关系着社会的长治久安。全区上下持续推进党建领治、居民自治、多元共治、网格精治、服务善治、推崇法治、倡导德治、强化智治“八治融合”,社会治理精度在细微之处见真章。
多元共治,画出基层治理“同心圆”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王府街道,构建起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共驻共建单位党组织+离退休党支部”党建共建联建机制,依托社区治理网格责任片区,以300-500户为一个网格,让身边人管身边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赤峰市宁城县按照“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划分网格2332个,把网格打造成发现风险、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
……
破解基层治理“条块分割、力量分散”难题,内蒙古大力推进“北疆红色网格”治理,统筹调动各方力量以最短时间、最强合力解决问题,形成精准“吹哨”、高效“报到”、应哨结果和评价意见反馈的工作闭环,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服务清单,将基层治理融入民生服务之中,将居民从局外人变为当家人,将服务管理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真正实现社区平安、邻里和谐。
“外跨楼梯扶手生锈松动,有安全隐患。”“小区的健身器材能不能定期维修更换一下?”……近日,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佳美小区院内,召开了一场协商议事会,社区组织小区包联单位、居民代表共同协商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
聚焦多元共治,全区上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推动构建各族群交往交流交融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社区党组织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符合条件的业主委员会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小区党组织和业主委员会应建尽建。此外,包联单位、党员干部进社区、到牧区,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学、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等多种方式推进联建共建,实现阵地、文化、服务等资源盘活共享。
服务走心,凝聚基层治理“正能量”
在包头市昆都仑区包百商圈“暖心驿站”里,不仅能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冷能取暖、热能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伤能用药等基础服务,还有政策咨询、专属停车等自选服务。
窥一斑而知全豹。全区上下从细处提升服务品质,从微处彰显人文关怀。
各级党组织常态化开展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政策理论、国史党史、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开展“传承传统文化”“体验国学非遗”等活动,引导居民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或小区设立由“三户四长”、老党员、道德模范等组成的道德评议团,用评理说事等方式对小区内法律管不到、居民很反感的事情进行调解评判,提高居民的认同感和配合度。
各地因地制宜完善智慧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区服务、网格治理、党员报到服务的纪实和评估,提升基层治理信息化水平。完善“智慧社区平台+网格微信互联集群+手机端应用”的数字化网格应用系统,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机制,对各类信息化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加快整合各部门面向社区的各类数据库,统一数据收集和管理标准,推动各类基础大数据互联共享,努力实现一套系统、一个软件和一个界面解决社区问题。
为解决好居民烦心事、忧心事,各地鼓励引导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力量成立法律服务志愿团队,参与小区法律服务和普法宣传。党员干部带头定期为辖区老人开展爱心理发、代办代买、打扫卫生等各类服务,拉近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
民之所想,心之所向。我区将基层治理由社区事变成家家事,让广大居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