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在呼伦贝尔广袤的黑土地上,大型农机具驰骋田间,节水灌溉让农田“喝饱”,各类农作物生机勃勃。随着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广泛推广、标准化管理有序推进,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农业现代化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活力涌动。
近年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持续开展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攻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智能高效节水灌溉、绿色精准植保等高产高效新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促进良种良法良田良制配套,提高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实现“常规”作物的“非常规”种植,从“人扛牛拉”到“机械耕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汗水农业”正大步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
在垦区,一粒粒麦穗圆润饱满,一排排玉米枝繁叶茂,一片片油菜美不胜收,成了夏日村庄里最美的风景。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按照国家“稳粮增油”的整体部署,优化传统优势粮油作物种植结构和品种布局,全面推广优良品种,分区域分作物强化高产优质品种推广应用,重点推广青杂系列等双高(高产、高含油量)双低(低硫苷、低芥酸)优质多抗春油菜品种,玉米和小麦选用高产耐密耐旱和高产优质强筋等品种,全力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高优质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高质量供给。
眼下,在特泥河、莫拐、拉布大林等农牧场公司的芍药基地,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芍药花竞相绽放,花香沁脾,令人陶醉。大批游客徜徉在花海中,流连忘返。
赤芍是珍贵的野生中药材,花海的观赏价值也不容小觑。“我们使用有机肥,采用野生芍药籽繁育,摸索到土壤改良的种植规律,不仅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也对土地进行了改良和养护。”特泥河农牧场公司第八连(队)党支部副书记赵海龙介绍:“近3年,平均每年种植赤芍2000亩,现已达到10200亩。”
做好“特”字文章是实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启动中草药初加工仓储一期建设项目以来,积极对接药企,开展赤芍深加工,研发以赤芍为原料的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稳定产销体系,带动项目区及周边中草药科技种植产业和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如今,垦区处处是“特”字经济发展的好风景。各农牧场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合理划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与特色作物的比例,陆续开展多种特色、中草药作物引种与示范,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企业增效和职工增收双提升。
按照“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要求,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稳步推进种植业基地建设,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和品种布局,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增加绿色生态优质农产品供给,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