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量质并举速效并重 倾力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

全株青贮玉米收割。 郭洪申 摄
万头牛养殖基地。 张启民 摄
黄牛养殖。李立涛 摄
扎鲁特旗巨日合镇彦学养殖场的第一批德系弗莱维赫良种胚胎移植牛犊出生。 白敖敏 摄
生态牧草收割。 白敖敏 摄
风干牛肉干制作。张启民 摄
  □郭洪申

  通辽市属于内蒙古典型的农牧结合经济类型区,处于世界著名的肉牛黄金带。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坚决扛起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大责任,通辽市委、市政府坚持世界眼光、通辽优势,将肉牛产业作为全市主导产业来抓,量质并举、速效并重,举全市之力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据统计,2023年,全市牛存栏达385.8万头、出栏140万头,牛肉产量2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04%、11.37%、13.36%,种质资源、养殖规模、交易数量、品牌价值等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集群化发展为导向 全流程谋划产业布局

  加强组织领导。肉牛产业发展工作由通辽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将肉牛产业发展作为年度首个双月述评会的主题,深入研究部署全市肉牛产业发展的工作措施和重点任务。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市旗两级肉牛产业工作专班,专项调度、实体运转。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行动计划、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行动方案、扶持政策等“1+4”文件,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全市肉牛产业发展方向和方法路径。扶持政策中提出了26条硬核支持措施,对产业链条关键环节有效激励、精准补贴,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整合投入涉农项目资金9.65亿元,比上年新增75%,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强化金融支撑,全市“惠农e贷”“肉牛创业贷”等肉牛产业融资产品近40种,肉牛贷款余额24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7.03%。

  以良种化繁育为目标 全覆盖推广良种应用

  构建国内一流种源基地。整合优化科尔沁肉牛种业公司、通辽京缘种牛繁育公司、高林屯种畜繁育中心肉牛种质资源,以市级核心育种场为补充,构建“3+N”联合育种机制,培育制种、供种一体,生产、科研兼备的现代化种业集团,年供种能力、冻精产量、胚胎生产分别达到300头、300万支和5000枚以上。2023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中国肉牛基因组选择指数”前100名中通辽占26头,“中国肉牛选择指数”前100名中通辽占20头,“中国乳肉兼用牛总性能指数”前100名中通辽占11头,“华西牛基因组估计育种值”最高个体达到全国最高值302.06,年推广前100名种公牛冻精112万支,种公牛遗传育种推广综合水平全国第一。开展联合科技攻关。依托自治区肉牛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实施“科技兴蒙”重点专项“科尔沁肉牛新品种选育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协同推进肉牛新品种培育科技攻关,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肉用型肉牛新品种。全面推广黄牛冷配。健全完善市旗镇村四级肉牛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年冷配母牛150万头以上。推广优质冻精200万剂,肉牛良种率达到97%,较全区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高代次改良西门塔尔育肥牛胴体重平均达到370公斤以上,居全国领先水平。

  以标准化养殖为载体 全过程提升饲养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改造提升肉牛规模养殖场户52个,创建肉牛养殖示范场户96个,带动创建肉牛养殖示范村镇20个,建设打造100个标准化家庭牧场、30个千头育肥牛养殖场、5个万头育肥牛基地。持续支持科尔沁肉牛国家产业集群建设,建成开鲁县东风镇、库伦旗扣河子镇、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科左后旗巴彦毛都苏木4个以肉牛养殖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强镇。推广标准化技术。编印《畜牧业“十大”主推技术及标准化牛舍技术参数》,推广犊牛保育、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等14项标准技术,发放技术挂图、明白纸等宣传资料4万份。推广布兽医家庭牧场精养模式,精养繁育户达到1200户,特一级基础母牛存栏3万头以上。推广“全株青贮+青干草+精料”全混合日粮技术,繁育户直线育肥、育肥场强度育肥配套技术,提高育肥牛产出效益,带动肉牛深度育肥出栏31万头,同比增长121%。强化饲草保障。大力发展“种青贮,养黄牛”草畜一体化种养结合模式,以良草促良繁。全市青贮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饲草总储备量达到2400万吨以上。现有饲料生产企业69家,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饲料生产设备,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

  以品牌化营销为手段 全维度拓展销售渠道

  培育特色品牌。加快推进“通辽肉牛好”“通辽好牛肉”品牌规划和团体标准制订工作,建立品牌传播符号体系,制作品牌LOGO、IP形象。2023年,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发布“通辽肉牛”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267.8亿元,位居全国畜产品公用品牌之首;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了“通辽牛肉”营养品质特征因子研究报告,对通辽牛肉好看、好吃和营养健康进行了科学论证。“通辽牛肉”的优良品质已得到广泛认可,成为大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扩大屠宰规模。招引了开发区金道肉业、扎旗罕山肉业等一批肉牛屠宰加工重点项目,推动企业通过嫁接重组、资产重整、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扎旗邦杰食品、库伦蒙阜等企业闲置屠宰产能,提升肉牛精深加工能力。2023年,全市屠宰6.14万头,同比增长46.47%,占全区的23.86%,位列第二名,屠宰数量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发展冷链物流。加快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强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整合集聚分散的冷库、冷藏车等存量设施资源,补齐关键领域设施短板,推动冷链物流集群式发展。完善规模屠宰、预冷排酸、低温分割、保鲜包装、冷链储运链条,加快构建“定点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的牛肉冷鲜制品供应链。

  以科技化服务为保障 全方位助推产业发展

  健全科技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国家级肉牛品种测定站、内蒙古肉牛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用,研究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通过聘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教授组建通辽市肉牛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门负责关键领域科技攻关。目前,全市改良繁育、饲养、防疫、加工等各领域技术专家和服务人员超过3万人,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后盾。开展科技培训。采取“线上+线下”形式,分批次、分层次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已培训各级科技人员100余人次、家畜改良技术人员3600余人次;举办精养观摩会60余场次,科技咨询培训70余场次,覆盖全市6万余户养殖场户。严抓疫病防控。加强养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坚持强制和程序化免疫相结合,确保肉牛应免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加强交易市场等重点防疫单位的监管和服务,实现屠宰环节检疫、肉品品质检测等全覆盖。

  以多元化发展为依托 全环节提升产业层次

  推进牛肉产品电商销售。组织开展“2024通辽网上年货节”“通辽特色电商产品新品发布会暨网红资源对接选品会”,进一步转变牛肉制品企业电商化发展思维,灌输电子商务营销新理念。鼓励支持牛肉生产加工企业培育自有网络主播,不断提升线上销售规模,降低销售成本,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引导科尔沁牛业、明清肉业等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生产冷冻冷鲜牛肉以及牛肉干、酱卤牛肉、牛肉制品、预制菜等系列产品,目前已生产冷冻冷鲜牛肉及各类牛肉制品2.5万吨。支持百思特生物、蒙乡情、蒙宝生物等企业深度开发皮、骨、血、脏器等高附加值产品,形成集群集聚效应。开拓肉品销售外埠市场。引导“哈啾嗨”“牛对牛”等牛肉餐饮企业,在北京、呼和浩特等地开设分店,推动牛肉餐饮企业向外拓展。鼓励广发草原、科牛优选、霍林西山香、罕山食品等大型肉牛品牌企业开设品牌直营店、加盟店。2023年,已设立341家(包括本地)品牌直营店、加盟店,全年实现销售额10亿元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先锋
   第06版:出彩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通辽
量质并举速效并重 倾力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