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赛罕区

全力托起“无忧夕阳”

  □本报记者  刘洋  实习生  孟祥雨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多且收入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为老服务,为农村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普惠性的助乐、助医、助餐等服务,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将党建工作与民生事业深度融合。

  从“凑合吃”变“营养搭配吃”。走进赛罕区黄合少镇苏计村为老餐厅,窗明几净、饭香扑鼻,正在用餐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这里有烩菜、炸糕、饺子、焖面等各种家常菜,只需花几块钱就能吃饱吃好。”村民朱秀英竖起大拇指为餐厅点赞。

  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几十名像朱秀英一样的空巢老人,腿脚不方便,一日三餐大多靠热剩饭或自己凑合做,时间长了,吃饭竟成了个麻烦事。为解决好农村老人吃饱吃好这一“关键小事”,村党支部积极推动兴建“为老餐厅”。按照“低成本、高质效”原则,将原村委会超市进行改造提升,总投资2万元,占地120平方米,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优化用餐环境。监委会主任负责经营,“两委”成员协助经营,党员志愿服务队免费为行动不便老人和残疾人提供送餐服务。

  “考虑到大多数老年人需求,在食品烹饪上我们都尽量做到少油、少盐,易咀嚼,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口味和膳食要求。”苏计村党支部书记常俊苹介绍道。为老餐厅不仅专门配备当地有经验的厨师,还开辟绿色菜园,鼓励身体较好的老年人种植瓜果蔬菜,圈养家禽。食堂还会根据老人们的饮食习惯、身体状况和时令变化,及时更新食谱,做好营养搭配,切实做到让大家花最少的钱就能吃饱吃好。

  从“便民服务”变“贴心服务”。“平常和村民相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老人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到店里理个发,买个生活用品,来回一趟十分费力,我们就想能不能让这些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理发、量血压等服务。”黄合少镇格此老村党支部书记赵妙婵介绍说。

  为了让老年人享受到贴心服务,格此老村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站,组建老年人“帮办代办微信群”。只需在微信群下单,就可以享受到爱心理发、跑腿购物、义诊等服务。组织相关单位为老人办理慢性病卡、社保医保等服务,成立爱心帮扶小分队,由村干部、党员群众、热心村民、第三方社会力量介入组成专业队伍,为村民提供家政、水电维修、医疗养生等专业服务。

  不仅要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格此老村在便民服务站划分棋牌区、书画区、阅览区等功能区域,成立书法、象棋等兴趣班,开展二人台、戏剧下乡表演……让留守老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从“居家养老”变“幸福享老”。“我以前居住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又没有能力翻修,现在搬进幸福院心里别提多高兴了。”73岁的樊福贵说道。为了让农村老人能够快乐舒适地颐养天年,榆林镇陶卜齐村党支部专门针对村内年龄较大、收入不高的老人建设了“幸福院”。

  大院里一共有12间房,每一间房子前面都有一个小院。硬化过的路面干净平坦,房前屋后树木成荫,环境优美。房子分为客厅、卧室、厨房和卫生间4个区域,衣柜、马桶、洗脸池一应俱全,让入住的老人感到非常便利温馨。

  “幸福院”还配备了一支本土志愿服务队伍,由村干部、卫生室保健医生、党员志愿者组成。他们按照帮工时间表,在“幸福院”轮班开展志愿服务,为卧床、行动不便或临时有突发情况的老人提供跑腿送餐、代购等。保健医生会根据老年人高、中、低风险等级,按周、月、季度、半年等频次进行走访,建立老年人身体健康档案,为其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理论特刊 ⑥
   第06版:生态环保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影像力
   第09版:悦读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公益广告
奥运冠军诞生地 体育事业展活力
建起数智草莓基地
多元推动马产业发展
“诺必行”解难事化烦事
文冠果变身摇钱树
产业到户敲开增收门
庭院小美乡村大美
科技助力增产增收
全力托起“无忧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