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果盈枝红似火
□本报记者 李新军 李可新
阿荣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楠
秋高气爽,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霍尔奇镇光明村迎来沙果丰收季节,红彤彤的沙果如同璀璨的宝石,点缀在山间田野之间。
走进村民陈丽的沙果园,一串串晶莹透亮的沙果挂满枝头,在秋日阳光照耀下,香气四溢愈发诱人。果园中,人们忙碌地采摘、装兜、挑选、打包、装车,欢声笑语不断,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陈丽开心地说:“今年沙果卖得特别好,原本以为一垧多地只能卖1万多块钱,没想到卖了3万左右。我特别知足了,这些沙果都发到了河北的果干厂。”
沙果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水果种类,以其耐寒、耐旱、耐瘠薄及强抗逆性而著称。其甘甜可口、生津止渴、泻火明目的特性更是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光明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沙果,全村年均产鲜果达150万斤,既丰富了市场供应,又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光明村党支部书记徐丽丽介绍:“我们村平地少,山地多,正适合沙果生长。而且我们有种植果树的传统,大约有四五十户成规模种植,几乎家家都有果树。”
目前,阿荣旗沙果种植面积达2.38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按一公斤2元计算,年产值达1904万元。光明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沙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种植、精细管理,将这一北方特色水果打造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富农产业。小小的红沙果不仅走出了山村,还鼓足了农民的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沙果产业外,光明村还积极发展中草药种植和黏玉米种植等特色产业。这些产业的兴起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徐丽丽表示:“我们将继续引导村民在沙果、黏玉米和中草药等特色产业上持续发展,为村民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我们也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光明村村民们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绘制着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察右前旗
谷香浓郁扑面来
□本报记者 郭奇男
察右前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盖文佳
这几日,走进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乌拉哈乌拉乡河西村的谷子地,沉甸甸的谷穗随风摇曳,掀起阵阵金色波浪,一株株颗粒饱满的成熟谷穗弯下了“腰”,阵阵谷香扑面而来。黄绿相间的谷田海洋里,多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收割、脱粒同步完成,构成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
“这片地差不多有1000多亩,今年我们合作社在察右前旗种植了约1.6万亩谷子,前段时间持续降雨让我们非常着急,天一放晴我们就着手抢收,政府帮我们协调了收割的机械设备,让我们能够顺利进行收割,预计十来天能全部完成收割。”察右前旗鑫禾种植专业合作社副总经理苏喜娇说。
“往年我们每亩能收获900斤左右粮食,每亩能收入2000元左右,受近期阴雨天气的影响,每亩大约能收获700斤左右,每亩能收入约1200元,我们一直有固定的销售渠道,脱粒完成后翻斗车就直接拉走啦!”察右前旗鑫禾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苏奎森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保障抢收工作顺利开展,察右前旗各相关部门、乡镇成立了8个工作小组,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农机、技术、市场对接等服务,尽可能解决抢收中的农机缺口、用工缺口,并为农户对接市场需求,争取马铃薯、玉米、谷子等主要农作物收的起、卖的出,减少农户损失,为丰收护航,确保秋粮顺利归仓。
“察右前旗今年播种作物面积达65.6万亩,其中各乡镇谷子种植面积共3.5万亩左右。雨前各农作物已收获面积共20.1万亩,雨后我们抓紧抢收,2天时间已经抢收了5万亩,预计后续每天能抢收8万亩左右,10天内秋收工作接近尾声。”察右前旗农科局种植业管理股负责人李志帅说。
突泉县
青贮玉米收获忙
□本报记者 高敏娜
突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曾令刚
金秋时节,兴安盟突泉县广袤的田野披上了一袭金色的盛装,青贮玉米的收获季如期而至,广大农民抢抓时间收割,为牲畜越冬准备“口粮”,轰鸣的机器声奏响了突泉大地秋收序曲。
在兴隆山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青贮玉米地里,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一排排玉米被快速切割、粉碎,被抛入与收割机并肩前进的卡车车厢内。
“今年合作社种植青贮玉米5000亩,预计每亩产量可达4至5吨。从8月20日起,两台先进的收割机就马力全开,每天大约有千吨青贮饲料入库,一直能收到10月中旬。”突泉县兴隆山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付满怀喜悦地介绍道。
在合作社的加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打包与装车工作。从收割到粉碎,从装车到打包,全程机械化的作业流程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显著降低了人力与运输成本。
“我们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包装规格,从吨包到半吨包、百公斤包一应俱全。在收割前,这些青贮饲料便已被预订一空,现已远销赤峰、通辽、洮南及县域周边的各大养殖场,每吨售价高达700元。”刘付说。
近年来,突泉县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将种植青贮玉米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调动农民种植青贮玉米积极性。据统计,今年突泉县共种植青贮玉米10万亩,平均亩产量2.5吨,亩均效益400元左右,种植农户1000多户。
林西县
荞麦摇曳映秋阳
□本报记者 肖璐
金秋染大地,荞麦话丰收。沿着田间小道走进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双兴村荞麦种植地,放眼望去,一株株颗粒饱满的荞麦穗随风摇曳,阵阵荞麦香扑面而来,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田野里往返穿梭作业,一幅美丽的田野丰收画卷呈现眼前。
“今年雨水好,荞麦长势比往年好很多,亩产预计500斤左右,今年是个丰收年。”村民李有才高兴地说道。
位于林西县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的新城子镇,山坡地居多,降水量较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这里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种植杂粮的农业传统。
如何依托资源优势,走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新城子镇坚持把发展杂粮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产业来抓,从良种到生产再到市场,对杂粮产业全方位落子布局,通过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品牌化“五化”引领,不断发展壮大杂粮的种植规模,建设杂粮加工企业,培育市场营销经纪人,打造“老三区杂粮”品牌。同时根据市场的新动向,拓宽线上、线下、会展等新渠道,使杂粮产品销售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
“新城子种植的荞麦以颗粒饱满、面粉精致而出名,我们每年都以高于市场价0.4元/公斤的价格收购村民荞麦、黍子等杂粮。”林西县荣盛达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基地负责人赵丽杰说,收购的荞麦加工生产出荞面产品,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渠道销往全国各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同时基地直接安置劳动力就业200余人,拓宽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的渠道。
荞麦等杂粮已经成为新城子镇调整种植结构的优势产业。新城子镇党委书记武利说,镇里群众种植杂粮近6万亩,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同时新城子镇深度推进农文旅融合,积极探索“荞麦种植+农产品加工+文旅观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经济”。
开鲁县
辣椒闯出大市场
□本报记者 郭洪申 薛一群
开鲁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建华
金秋时节,辣椒飘香。在位于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六合堂村的一片红辣椒出口备案基地,90余名工人分布于田间,麻利地采摘鲜椒。
基地负责人张金鹏穿梭在人群中,指导大家如何规范采收装运。“基地采用溯源管理体系,从农用品适用、定植、水肥到病虫害防治、采摘、储藏和销售,进行全程管控,有详细记录,能实现标准化、绿色化种植,让开鲁县的辣椒能够更加顺利地通过海关审查,走向国际市场。”张金鹏介绍,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协助10余家企业进行了基地备案,红辣椒出口备案基地总面积达3万亩以上。
开鲁县享有“中国红干椒之都”美誉,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集散地、国家级出口红辣椒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及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年种植红辣椒60万亩,年产辣椒30亿斤,辣椒产量占全国的22%,公用品牌市场价值达20亿元。为扩大出口,开鲁县积极申请、着力推进红辣椒出口备案基地建设工作,制定了红辣椒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操作规范,并聘请专业人员担任植保员全程质量监控。同时,开鲁县通过与专家团队的合作,强化科技引领赋能,构建起了“生产+仓储+加工+管理+质控”的全过程严格标准体系,建设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20万亩、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20万亩。
在内蒙古德斯福食品有限公司,2条辣椒酱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运转。刚刚从地头采摘的鲜椒,经过清洗、加工等工序,化身为一罐罐美味的辣椒酱。据了解,该公司从事辣椒加工业10余年,于2021年3月19日入驻通辽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所产辣椒酱出口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公司经理李正义介绍,“在当地政策支持下,我们企业的产品产量和订单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2023年辣椒酱出口量达到了4000吨,收入近3000万元。今年公司计划出口辣椒酱6000余吨,预计会实现7000余万元的经营性收入。”
杭锦旗
土豆起收正当时
□本报记者 布音额尼尔乐
杭锦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魏婷 郝鹏飞
眼下,正是马铃薯丰收的季节,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隆茂营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马铃薯种植基地看到,联合收获机在田垄上来回穿梭,一个个外观饱满、个头匀称的“金蛋蛋”从地里翻滚而出,机械化的加持使得马铃薯采收变得轻松,整个收获期将持续到10月中旬左右。
在种植基地的另一边,现场分拣也在热火朝天进行当中。从地里收获的马铃薯被转运到分选机上,由工人进行分选工作,将质量不合格的马铃薯挑选出来,最后通过输送平台进入集装箱中,发往北京、武汉等地。
“今年共种植了3000多亩马铃薯,全部使用机械化采收,一台联合收获机每天可采收100余亩。从产量来看,亩产量在7000斤左右,每亩可卖5600元。通过采用分选机分选和人工分选相结合的方式,使得用工量大大增加,我们租用了本地的机械,雇佣了当地的工人,极大地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内蒙古恒禾泰丰农牧民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姬立说。
2016年,独贵塔拉镇隆茂营村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优势,引进专业化、规模化和机械化于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由内蒙古恒禾泰丰农牧民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标准化大田作业模式,进行土地平整、灌溉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引进马铃薯、玉米、紫花苜蓿等特色高效作物,运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生物埂防护等现代化种植技术,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同时,为周边村民创造了分拣、装卸、运输等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新路子”,厚实了村民的“钱袋子”。
近年来,独贵塔拉镇坚持党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纽带,突出现代农业示范园带头作用,已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壮大、提档升级,一个个圆滚滚的马铃薯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蛋蛋”,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出乡村振兴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