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交融的色彩

  □贾秀梅

  辽三彩是契丹人与中原汉族在频繁接触中学习中原文化、接受中原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的背景下产生的。

  辽三彩以仿照唐三彩烧制为主,但又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在釉色方面,唐三彩虽称为三彩,其实质为多彩,颜色一般有深绿、浅绿、翠绿、黄、白、蓝、茄紫、褐等釉色,且在一个器物上釉色相互浸润,烧成后色彩斑斓,变化丰富。辽三彩主要由黄、白、绿三种颜色组合而成,其他颜色较为少见,且各种釉色之间浸润很少,因釉色素雅、端庄,所以有人称其为“草原色”,这在辽三彩鸳鸯壶上体现较为明显。

  在胎土方面,唐三彩的胎一般使用白色或红色粘土,质地细密坚实,烧制的火候比辽三彩高。辽三彩的胎一般为黄沙胎,呈现红褐色、淡红色、黄色或土黄色,质地较细软。在装饰手法方面,唐三彩主要是在无色釉的白地胎土上使用黄、绿、青、蓝、紫等色描绘花纹图案,造型丰富,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如瓶、罐、盘、壶、灯、枕、床、箱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建筑模型、牲畜、人物俑等。辽三彩的装饰手法主要有印花、划花、贴花、雕花、堆塑等,陶塑作品和大型器物不多见,小型器物居多,造型颇具特色。辽三彩鸳鸯壶的花形注水口部位,使用的就是堆塑手法,鸳鸯壶模范成型后,塑造花形口黏结到壶体上。

  辽三彩属于低温釉陶器,多为明器。根据考古发掘,辽三彩器主要集中出土于辽代中晚期的遗址,这一时期正是辽代陶瓷器繁荣发展时期,也是中原地区和辽地交往最为频繁的时期。

  鸳鸯壶作为辽三彩中的精品之作,无论器物造型还是装饰技法,均体现出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两者间的吸收借鉴与交流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实打实干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出彩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社会
   第12版:公益广告
三彩鸳鸯护水纹
文化交融的色彩
疋鸟翩翩万里情
禁令产生辽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