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茂旗探索“两地三方”养殖新模式

  □本报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赵楠

  在包头市,自2005年开始轮流组织召开的“两地三方”民族团结座谈会被传为美谈,已成为达茂旗与白云矿区、包钢集团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每年的座谈会上,“两地三方”代表叙团结之情、商发展大计,积极推动“两地三方”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

  如今,达茂旗又出现了一个“两地三方”养殖模式,这又是什么情况呢?带着疑问,记者来到达茂旗进一步探究。

  11月20日,走进位于达茂旗乌克忽洞镇上河村的牧莱格智慧牧场,一号棚圈里的工人们正在给羊进行可追溯体系耳标佩戴工作,而另一些符合宰杀标准的羔羊被装上了车,智能系统也在实时监控着棚圈的温度和湿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群来自相距近70公里的希拉穆仁镇的羊。

  “我们以高于市场价两元的价格从希拉穆仁镇收购羔羊,收回来放在智慧牧场集中饲养。现在,4个棚圈约2000只羊,统一喂养一段时间,达到标准后就运送到屠宰基地进行统一宰杀,销往全国各地。一年大概能出栏一万多只羊,目前呼和浩特、包头等地都有我们的经销点,我们正着力打造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内蒙古牧莱格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常小波介绍说。

  据介绍,“两地三方”养殖模式就是充分利用乌克忽洞镇和希拉穆仁镇两地的优势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通过企业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合理控制养殖规模,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和草料供应,提高草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对环境的压力。

  达茂旗乌克忽洞镇镇长白力嘎介绍,乌克忽洞镇每年种植青饲料和玉米等饲草料10万余亩,可生产优质饲草料5438万斤,是饲草料富集区。“两地三方”养殖模式通过盘活闲置场地等提供牛羊养殖场地,让各方补短板、扬优势,共同合作,是以“有解思维”解决达茂旗草畜平衡问题的有益探索。

  ■下转第5版  ■上接第1版

  在采访中,达茂旗希拉穆仁镇党委书记赵志文也表示,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通过前期沟通协调,与乌克忽洞镇、内蒙古牧莱格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密切合作,探索构建了“两地三方”养殖新模式,把超载的牲畜转移养殖,达到草畜平衡,并在有效减轻草原放牧压力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效益最大化。目前通过这种模式,已减畜近2600只羊。

  禁牧不等于禁养,减畜不等于减收,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过程也成为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契机。通过精准溯源,科学喂养,进一步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塑造达茂草原羊品牌,减轻草原压力的同时增加农牧民的收益,这成为三方共同的目标。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联户经营、特色养殖、智慧牧场……达茂旗正持续探索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新路径和有效措施,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品质、打响品牌知名度等举措,进一步推动草原休养生息,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不断为实现草原畜牧业与草原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提供“达茂方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法治
   第07版:社会
   第08版:鄂尔多斯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资讯
   第12版:公益广告
内蒙古自治区机关运行保障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公告
共同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排球少年
达茂旗探索“两地三方”养殖新模式
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 奋力当好开路先锋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