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烟荷包:指尖技艺 意蕴悠长

展示获奖证书。 作品“蛟龙号”。 花草、动物主题作品。
奥运主题作品(局部)。
刺绣作品《大自然》。
  □文/图  李富

  烟荷包作为一种随身佩戴的物件,是蒙古族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寓意是吉祥如意、好运多多。逢年过节时,送给老人表达祝福;结婚时,给新郎佩戴;日常生活中,也是牧民普遍喜欢的艺术品。其发展受到汉族和满族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特色。

  随着卷烟的普及,烟荷包留存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如今,烟荷包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功能发生很大变化,艺术价值不断提升,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传承和发展,被赋予时代的文化内涵。

  奥运结缘“针”功夫

  日前,在赤峰市松山区,蒙古族烟荷包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斯琴举办了一次《祖国,我对你说》专题烟荷包展览,表达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此次展览共展出巨型烟荷包18个,全是斯琴用蒙古族传统的刺绣方法一针一线完成的。

  斯琴从小就学习刺绣,受母亲针线刺绣技艺的启发和培养,能够掌握各种针线活儿技能。而她的艺术灵感来源于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曾激动得合不拢嘴。“几代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应该为奥运会做点儿什么?”斯琴说。

  “奥运精神激发了我的艺术灵感,从那时候开始,我的艺术创作之旅就启程了。”

  最初,斯琴在烟荷包上用英文表达对奥运会的支持。2004年开始,绣制了有奥运会和残奥会标志的两个烟荷包,以及画宽2.08米、长约29米的《草原迎奥运》作品,被北京奥组委收藏。

  北京奥运会举办前,斯琴自己设计勾稿,开始绣制以蓝色绸缎做底面,长2.08米、宽0.48米,带有奥运标志、福娃、会徽、玉龙等元素的烟荷包作品,为奥运送上祝福。

  将热爱与祝福凝聚在一针一线,充分展示指尖上的非遗魅力。斯琴先后创作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12年“神十”发射成功、2017年自治区成立70周年、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巨型烟荷包。

  艺术佳品针线牵

  烟荷包由荷包、飘带和扎口带子3部分组成。荷包里装烟叶,飘带是装饰,荷包扎口带子则用于捆扎荷包袋口,防止烟叶撒落。普通荷包一般长度为30厘米左右,宽度约10厘米,形状酷似玻璃酒瓶,飘带的设计与荷包比例协调,一般在30—40厘米之间,状似古代的竹签,颜色分红、黄、绿、蓝、白等。

  “我习惯边构思边设计边创作,先把所要制作的作品在脑海里进行设想和规划,再画成图案,以点、线、面、方、圆、曲、直构成形态,用精细的绣工、灵活的针法表达自己的理念”,斯琴说。

  制作一个普通的烟荷包通常要用3—5天时间。分里外两层,外层多用厚一点的普通黑棉布,里层用薄一点的棉布,飘带用绸缎,扎口带子用棉线或布条。选择好布料后,要在黑棉布上设计荷包的样子,画出轮廓,然后进行裁剪,因为荷包上部收紧部位是经过折叠变窄,也就是“瓶颈”的地方,所以,裁剪时要充分考虑,量好尺寸。荷包裁剪完毕开始修饰美化,通常用各种颜色的丝线,采用刺绣、贴花、刻纹、单盘、双盘等工艺,在荷包的正面刺绣出花草、动物、飞禽和传统民族图案,刺绣完成后使用粗缝、缭缝和卡缝等针法,把布料连缀在一起,形成荷包状。这一步骤的技巧是将荷包上部的布料进行巧妙的折叠,变成自然过渡的“瓶颈”,并留出烟袋装烟的出口,然后在过渡部分穿上线绳或布条。线绳或布条要贯穿折叠的部分,这样线绳或布条勒紧后才能封住出口。缝制荷包都是在反面作业,缝好后再翻转过来熨平,荷包做好后要钉上飘带,一个完整的烟荷包就做完了。

  “在绣制巨型烟荷包时,要特别注重针法。”斯琴介绍,齐针是一种最基本的针法,组织线条排列均匀,不能重叠,不能露底,力求齐整;散套是常用的针法之一,主要特点是用不同长短线条,参差排列,针法相嵌,能够细致地表现花鸟的生动姿态;施针常用于飞禽走兽的绣制,特点是线条排列自然,组织灵活,分层逐次加密,便于镶色;接针是用短针前后衔接连续进行,后针接前针的末尾连成条形,以同等距离的点连成条形虚线;打子即用线条绕成粒状小圈,组成绣面,因为每绣一针见一粒子,所以称之为“打子绣”;退晕法则是用齐针分皮前后衔接,由外向内进行,丝理方向一致,皮头相互衔接。正是不同针法的衔接运用,成就了一件件工艺绝妙的艺术作品。

  传承发扬拓思路

  辛勤的汗水,定能浇灌出丰硕的成果,终将意蕴悠长。斯琴传承烟荷包制作技艺数十年,每件作品都有各自的艺术特点和特色。

  她绣制的烟荷包,多次参加民族服饰展示宣传活动,荣获多项国内国际大奖,绣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将民族刺绣文化传播推广至国内外。

  2015年,获评中国传统工艺大师;2015年,刺绣作品《祝贺建党九十周年华诞》荣获赤峰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一等奖;2015年10月,在弘钰博杯中国民族文物最高荣誉奖系列评选活动中荣获民族工艺特别贡献奖;2016年8月,荣获赤峰蒙·冀辽文化产业金奖;2018年5月,被评为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多年来,斯琴致力于以烟荷包为载体,不断探索蒙古族传统刺绣文化的新路子,从内涵到外延,用全新的思维努力创新,打造新品牌。斯琴说,通过烟荷包来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用双手绣出幸福的生活,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自己的创作之路还很长。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传承了蒙古族烟荷包的制作方法,还增添了现代元素,成为记录时代的工具,是心血和情怀的凝结,以及保护、传承与发扬的决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锡林郭勒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公益广告
烟荷包:指尖技艺 意蕴悠长
阿贵山洞壁题记
传承非遗,就是守护我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