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锡林郭勒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重要任务,坚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增进共性、促进一体,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走深走实
8月9日,来自江苏省淮安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海市三地的青少年“小石榴籽民族团结”同心营队员登上“唱响北疆”2024内蒙古民歌大会开幕式舞台,表演了民歌联唱《我的家乡有首歌》。三地青少年同唱一首歌,手拉手结成奋进新时代亲密伙伴,心贴心共话民族团结同胞亲情,凝聚起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深厚感情,深入推动三地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7月27日,来自锡林郭勒盟、贵阳市及乌海市的80余名少先队员齐聚锡林郭勒盟,共同参加了“红领巾爱祖国 石榴籽一家亲”研学实践交流活动。“第一次被草原的壮美景色所震撼!这是一次充满教育意义的研学体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贵阳市省府路小学的杨博达激动地说。
2024年,锡林郭勒盟深入实施青少年交流计划,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强化“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打造走边关、生态行、强军梦、爱国行、爱家乡5条路线,构建盟内研学地图、23个红色地标、89家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累计开展“小石榴籽寻访”“手拉手边境行”等研学实践教育活动2000余场次,覆盖近10万名师生,有效地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聚力托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夯实民族团结之基。3年前,牧民额尔敦图雅和老伴儿住进了锡林浩特市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温暖舒适的阳光房,结束了牧区冬天取暖不便的历史。60平方米的两居室设施齐全,住在这里,不仅看病就医便捷,而且经常能看见2个在市区上学的孙子,两位老人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爱祺乐牧民养老服务中心经理黎光说:“我们园区现在住着680位老人,老人陪读、孩子入托和上学的问题,社区都可以协助解决,省心方便,比自己租房要划算很多。”
融荣互嵌,携手发展,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心声。如今,锡林郭勒盟正在构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嵌式发展新格局。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成立清洁能源产业学院、畜牧产业学院,培育培优高技能人才,对接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目前已建成以区内企业为核心的实习就业基地150余家。阿巴嘎旗那仁宝力格苏木都新高毕嘎查与地方企业额尔敦、云联牧场三方共同签署协议,打造“公司+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锡林郭勒盟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着力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生活环境,同时以社区为切入点深入细致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健全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积极打造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试点,推动正镶白旗农村牧区互嵌式综合性养老服务园区全面投入使用;完成全盟50所保教幼儿园民汉合园工作,积极推进79所普通学校和35所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结对共建”,不断促进共居共学。建立高校各族毕业生台账,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认证培训班,鼓励和支持各族毕业生到全国各地就业创业,提升各族群众双向就业创业能力。
除此之外,锡林郭勒盟借文旅平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理念融入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中,推出锡林郭勒草原红色之旅系列线路和2024年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民族团结+文旅融合”品牌,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和特色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浑善达克沙地穿越旅游线路,全力打造全国知名草原生态文化旅游首选地,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非遗支线成功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锡林郭勒盟将进一步深化宣传教育,强化区域合作,探索发展交流新路径,不断推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培塑民族团结“金名片” 奋力谱写进步新篇章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全力构建“一廊一带四个基地”共创共建共享格局,积极培塑锡林郭勒盟民族团结进步的“金名片”,打造“牢记嘱托共奋进,石榴花开映锡林”为品牌的创建模式,谱写出一曲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美华章。
具体工作的开展中,锡林郭勒盟积极建设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模范长廊、民族团结进步共享示范带。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优势资源,以“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为载体建设教育实践基地;以“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为载体建设教育实践基地;以“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先进事迹为载体建设教育实践基地;以“三千孤儿入内蒙”为载体建设教育实践基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振奋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
锡林郭勒盟立足1103公里边境线实际,坚持兴边固边与民族团结一体推进,推动二连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5个沿边旗市,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族团结、抵制分裂势力上联建共建,合力打造以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模范长廊,促进边境地区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长期以来,锡林郭勒盟在5个沿边旗市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国旗耀边关”铸魂工程,分级分类举办形式多样的守边固边兴边主题活动,推动创建工作延伸到北疆一线、拓展到国境前沿。
锡林郭勒盟在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乌拉盖管理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共享示范带,创新“民族团结+”品牌模式,将民族团结元素融入各类文化场馆、景区景点、街区街道,充分挖掘牧民搬迁为国防、生产建设兵团支援边疆等史实资料,积极开展军地共建,打造“兵团岁月”陈列馆等体现军民鱼水情示范点。依托察哈尔盟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察哈尔抗战遗址(山西会馆)、中共锡察巴乌工委驻地旧址(贝子庙)等革命资源,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示范点,讲好各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英勇奋战的红色革命故事。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基地独特优势,构建“天文科普+民俗体验+休闲娱乐”三位一体的“草原天眼”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锡林郭勒盟先后打造文化场馆、景区景点、街区街道,建成主题展馆、基地、公园等38处,建设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160余个,连点成线、织线成面的创建布局持续形成并不断延展。
长期以来,锡林郭勒盟各族人民群众共筑思想根基、共守民族团结、共建美丽家园,持续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该盟围绕内蒙古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在组织实施“六个工程”中切实为各族人民增进福祉,以高质量发展实效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持续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教育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理念在各族人民心中深深扎根;持续巩固锡林郭勒盟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优良传统,精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一廊一带四个基地”共创共建共享格局,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锡林郭勒草原常开长盛。
聚焦民生福祉抓进步 推动各民族共同迈向中国式现代化
眼下天气渐冷,锡林浩特市供热企业正在通过联合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供热管网、换热站及锅炉等设施检修维护工作开展“回头看”,逐项逐条核对验收,确保检修维护全覆盖,及时发现并解决检修存在的故障隐患,为城镇供热设施稳定运行打好基础。
今年2月,锡林郭勒盟启动城镇供热管网设施“冬病夏治”工作,梯次开展供暖设施隐患排查和维修保养,结合对供热管网等设施设备的摸底巡查以及群众反映的各类供暖问题,制定城镇供热管网设施检维修计划,有序组织实施“冬病夏治”检修维护工作。目前,已完成检查维修锅炉(机组)77台、管网1521公里、换热站623座、阀门井9249个,整体完成检修率98%。
为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锡林郭勒盟修订完善供热事故应急预案,储备供热管网维修养护应急保障资金3250万元,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正镶白旗等7地区购置应急热源车,二连浩特市、锡林浩特市、正蓝旗、乌拉盖管理区等9地区实现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同时,积极开展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9个已开展储煤工作地区共储煤88万吨。
年初以来,锡林郭勒盟为全盟14万余名民政服务对象发放各类生活补贴补助2.13亿元,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制定印发《锡林郭勒盟落实<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措施>任务分工表》,进一步明确民政、教育、医保、人社、住建等11个社会救助部门和旗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职能职责,形成多部门联动各司其职的救助帮扶机制。
2024年,锡林郭勒盟为全盟77887名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临时性生活困难人员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59亿元。其中,城乡低保49826户72028人,发放救助资金1亿3731万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2513户2528人,发放救助资金1674.5万元;临时救助3331人,发放救助资金455.5万元。城乡低保动态调整4390人,其中新增2496人、退出1894人。特困人员动态调整221人,其中新增157人、退出64人。
与此同时,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模式,为60岁以上的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提供能力提升、社会融入、政策宣传、送餐、送医、送康复等社会化服务,开展帮扶活动30次,服务1200人次。面向低保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开展活动45次,累计服务5600人次。还在全区率先开展社会救助领域两项试点,选择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乌拉盖管理区推进社会救助保险项目试点工作,惠及七类困难群体和三类基层民政工作人员8000余人,增强困难群众的抗风险能力;在苏尼特左旗开展异地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试点,为在锡林郭勒盟生活的异地生活困难人员提供社会救助服务,让异乡群众感受到温暖。
为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成效,加大民生保障力度,针对今年夏季部分地区出现的旱情,锡林郭勒盟采取“快、细、实”举措,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发放临时救助资金,链接慈善组织力量,织密兜牢旱灾期间各族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
锡林郭勒盟还针对低保特困、困境儿童、高龄困难老年人等群体,不仅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还将走访慰问、探访关爱、关心关注等工作扎实推进,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困难群众探访等暖心活动,为各族群众送去生活物品及慰问金。
年初以来,锡林郭勒盟共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276人,发放慰问金96.5万元。累计发放幸福卡2.9万份,引导社会力量送温暖惠及600多人次,发放11.5万元;对25名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盟儿童福利院内集中养育的32名儿童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8万元;各旗县市(区)组织基层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对4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进行全面走访探视,对88名家庭生活困难(重病重残等)的儿童给予精神关爱和5万元物质帮扶。
(本版图片由锡林郭勒盟民族事务委员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