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沉稳而坚定,不断向前滚动。满载着梦想、汗水与硕果的2024年即将翻过最后一页。
向充满挑战的2024年作别,内蒙古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崭新的成就,民生福祉带给百姓“稳稳的幸福”。
一年来,《社会》犹如一位敏锐的观察者,紧紧锁定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领域的热门话题、棘手难题与核心焦点,紧贴时代步伐,聚焦民生百态,倾听百姓心声,提供专业解读,凸显“公平正义”“人文关怀”与“温暖情怀”,积极传扬社会正能量、引领文明新风尚,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内蒙古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精彩篇章。
我们坚持把目光投向北疆大地积淀深厚的文化沃土,不遗余力诠释北疆文化品牌,让优秀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大戏看北京”吹来清新北疆风》《许你一场北疆冬日艺术之旅》《内蒙古艺术剧院合唱团 把内蒙古唱给世界听》《内蒙古致力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博物馆热”提前升温》《<千古马颂>彰显“内蒙古演艺”强劲实力》等报道,展现内蒙古各地努力把北疆文化这个品牌唱响唱精彩的生动实践。
我们坚持关注民生实事,重点聚焦群众切身需求,将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政策干货进行生动详细解读,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怎么帮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气温骤降警惕儿童支原体肺炎》《档案怎么查用?方法在这里!》《注意!今年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有多项新变化》《三类实事办在百姓心坎上》《春季出游谨防蜱虫叮咬》《异地如何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这些报道的背后,是《社会》的不懈守护,是主流媒体的拳拳之心。
我们坚持用脚步丈量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为凡人善举立传,我们勾勒个体的力量。《在广阔天地大展作为的“新农人”》《一个盼了65年的拥抱》《“最美妈妈”刘洁:我要背着儿子看世界》《“信义老爹”和三明:一诺千金替儿子还债28万元》《返乡青年做辣酱 闯进韩日销路广》《“救人的事儿,义不容辞!”》《时隔9年,“血脉相连”的她们终相见》《退休后重拾曾经的梦想 发明“铁三角”与“永动机”死磕到底》……这些有关生命有关生活的鲜活故事,成了《社会》最动人的色调。
大音希声,记忆中回味层层涟漪。大道无垠,《社会》里自有万般精彩。
我们记得,2024年的春天,家住赤峰的劳动者刘杰通过“春风行动”找到了工作。“入职的岗位挺好,薪酬待遇也不错,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刘杰满意的笑容颇有感染力。2024年“春风行动”在全区各地开展,600余场次各类招聘活动,32万余岗位,既有高新技术人才岗位,也有对技能要求较低的服务型岗位,让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专业能力应聘者在求职中如沐春风。
我们记得,2024年的夏天,内蒙古青少年的暑期生活缤纷多彩。内蒙古各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工作,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进一步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我们记得,2024年的秋天,一场少儿阅读盛宴让大众将目光聚焦少儿阅读。2024全国少儿图书交易会上,展出精品图书20余万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6场,客流达到24.5万人次,销售图书及多元文创产品超400万元。基于图书,不止售书,以会为媒,以书会友,全国少儿图书交易会成为多元文化交融、创新活力迸发的大舞台。
我们记得,2024年的冬天,面对严寒,环卫工人全力清雪保畅通,外卖小哥为城市提供便捷服务,快递员准时将包裹送到顾客手中,这些户外劳动者默默坚守岗位,全力保障市民生产生活正常运转。我区各级工会把职工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为辛勤奋战一线的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提供暖心服务,让一股股暖流在城市涌动。
无论是重大政策的解读、发布,还是街坊邻里的一颦一笑,无论是唱响英雄赞歌,还是撷取凡人心事,我们都一丝不苟,从容为之。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和新的旅程。在社会事业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还有更多的目标去追求,更多的努力要去倾注,更多的梦想等待实现。在这条奋斗的道路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与读者并肩前行,把握时代脉搏,聚焦民生关切,记录一个个时代的足印,捕捉每一个或闪耀或温情的瞬间,期待能够为您带来更多前行的动力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