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展示传统技艺 弘扬北疆文化

  □本报记者  苏永生

  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专刊以弘扬北疆文化为己任,不断创新版面内容和表现形式,在“看传统技艺 听融合故事”栏目,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国家和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作品和非遗传承人坚守工匠精神、弘扬传统文化的感人故事。同时通过小评论“一言”栏目,对传统技艺的弘扬传承进行了画龙点睛式的评论,增强了版面的格调和品位。

  在“见证”栏目,推出了战国赵长城、秦长城、宋长城、阿拉善长城等长城文化历史,辽祖州石屋、阿贵山石壁、三座店石城等古老遗址;推出了青城烧卖、羊蝎子、奶茶等传统美食;推出了龟兹属国、河套地区等历史悠久地区,集中展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面。

  这些图文并茂的精彩版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热情讴歌民族团结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讴歌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讴歌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在剪纸方面,不但介绍了过年和重要节日贴在人们窗户上喜庆吉祥的窗花,还分别介绍了历史悠久的和林格尔龙纹样剪纸、古老浑厚纯朴粗犷的鄂伦春族剪纸、多种记忆结合极具表现力的突泉剪纸等风格特点,特别是包头市东河区20多名剪纸艺术家共同剪出的剪华大帐,将剪纸艺术与民族团结主题相结合,向读者呈现出一幅团结和谐的美好图景。

  在手工制作技艺方面,分别介绍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根雕、在径寸之木刻画万千世界的核雕、将景泰蓝工艺运用于葫芦烙画的葫芦雕刻、用动物皮毛栽植技术赋予动物生命的察哈尔毛绣、 色彩鲜艳风格独特的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在牛皮上烙出万千气象的烫画、精皴细染展示壶中情怀的蒙派内画鼻烟壶、造型简单色彩艳丽的纸笸箩、构思精巧裁剪独特的烟荷包、外形独特制作精巧的六合枕等传统制作技艺,让读者透过一件件非遗传统工艺品,感受北疆文化的多姿多彩,感受非遗传承人精研技艺、不断传承创新的工匠精神。

  在民族体育方面,介绍了被称为中国式橄榄球的鄂温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抢枢,以及拥有100多年历史的传统武术三才翻子拳,让读者了解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由来及其发展,并对中华武术三才翻子拳的产生及其传承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音乐舞蹈方面,重点介绍了古老的托克托吹歌、蒙古族安代舞、达斡尔族舞蹈鲁日格勒、东北二人转等传统文艺项目,让读者在眼界大开的同时,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在种养殖技术方面,重点介绍了敖汉旱作农业民俗和阿拉善养驼技艺,让读者通过在敖汉旗出土的碳化粟黍颗粒,了解到早在8300多年,敖汉就有古人种植粟黍,进行生产生活;古老的蒙古族养驼习俗,阿拉善500余年的驯驼历史,从公驼的选育、驯驼、祭驼到驼具,骆驼的一生,都在为人们提供役力,为人们提供驼肉、驼奶、驼毛、驼绒等种类丰富的驼类产品,为人们的幸福生活献出一切。

  回首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专刊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离广大读者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2025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弘扬北疆文化这一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努力挖掘非遗项目内部蕴含的北疆文化特质和民族团结内涵,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展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弘扬传承,为繁荣发展北疆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做出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北疆国防
   第06版:实打实干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
   第07版:实打实干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
   第08版:社会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12版:公益广告
展示传统技艺 弘扬北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