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沙漠赏日出日落,黄河岸边看白浪翻飞,七星湖中仰望繁星点点……
艺术创作精品迭出,惠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热门打卡地不断刷新,“暖城鄂尔多斯”名片更加亮丽……一个个文化新地标的崛起,一方方文化新空间的打造,一张张文化新名片的输出……让“暖城鄂尔多斯”文化在新时代里绽放异彩。
邂逅暖城,一步一景,城乡皆美,一幅文旅融合的画卷徐徐铺展,文旅融合发展新态势千帆竞发。
文旅融合 点亮北疆文化
鄂尔多斯,文明开启于远古,崛起于当代。
奔腾不息的黄河在这里勾勒出一个巨大的“几”字。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大河、大漠、大草原、大峡谷交相辉映,古如歌、漫瀚调、鄂尔多斯婚礼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暖城鄂尔多斯”形象已然成为厚重耀眼的文化热土。
走进巴图湾红色小镇,在星火广场重温入党誓词,在乌审旗革命故事讲习馆感受光辉岁月,在中共乌审旗委办公旧址追寻先辈的足迹。这个集红色教育、研学、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将无数个波澜壮阔的红色故事,以一个个复原场景生动展示,让红色旅行,真正成为一次心灵的净化。
跟着“文化神州行”感受暖城影响力,2024年,鄂尔多斯下苏州,赴重庆,不断将暖城IP的触角延伸至祖国各地,打响“宜游暖城”品牌的同时,持续释放北疆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正在成就着暖城的今天,也将书写暖城的明天。鄂尔多斯市深入挖掘“文化富矿”,坚持文化惠民,让文化与群众的距离再近些,让百姓的精神更丰盈,形成各美其美、全民乐享的文艺“好风景”。“一墨大千——张大千书画作品展”吸引无数画迷前来“围观”,首届暖城“艺术马拉松”活动受到群众“热捧”,乌兰牧骑好来宝作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赞》入选2024年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舞蹈作品《马铃儿摇响幸福歌》荣获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暖城鄂尔多斯”文艺作品亮点频现,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文化自信,激荡发展底气。
2024年,暖城63个综合文化站获三级以上等级,高等级文化站占比81%,其中特级文化站24家,占全区三分之一。新增全区十佳文化站2个、十佳文化户(大院)1个、十佳民间剧团1个、农村牧区文化示范户15个,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2个。组织开展各类文化培训和群众文化活动1万余场次,服务群众近1000万人次。全市12支文艺院团开展“送欢乐送文明”“百团千场下基层”等惠民综合服务演出活动1787场次,服务群众近220万人次。
以文促旅,精雕历史“新脉络”,暖城持续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从设计包含蒙古包、阿尔巴斯羊、乌审走马和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标建筑类的文创食品;到将文物、非遗、经典民歌等特色文化贯穿于“多彩鄂尔多斯”系列文化活动中;再到通过乌兰牧骑进牧区、进景区,提升暖城影响力和竞争力。暖城文化“内核”逐渐闪耀,文化底色更加鲜明。
艺术创作欣欣向荣,精品奏华章,佳作竞涌现,“暖城鄂尔多斯”以文塑旅光芒耀眼。
以文促旅,发展暖城IP,正是鄂尔多斯市做活文旅的“大手笔”,更是大力弘扬北疆文化的题中之义。
品质提升 持续集聚流量
“草原风情旅游带”“沙漠生态度假旅游带”“红色研学旅游带”……鄂尔多斯串联起了一条高品质的文化旅游带,“新姿态”正快速“迎纳”各方游客。
精彩纷呈的“百馆联动”、不虚此行的“马上游城”、独具特色的草原那达慕,共同构筑起“暖城鄂尔多斯”高品质文旅新底色的一角。
2024年,鄂尔多斯“草原村排”火爆出圈,吸引近3万观众现场“围观”。这个“现象级的文旅产品”,不仅展示了当地的独特文化,盘活了闲置资产,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还持续扩大鄂尔多斯市的“体育+”“文旅+”影响力。这场草原“村VA”不仅让鄂尔多斯乡村体育火爆出圈,还开辟了乡村振兴“新赛道”。
“草原村排”火爆的底层逻辑,离不开暖城以赛为媒,不断提升旅游品质的破圈方式。
2024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大咖”集聚,激情四射的沙漠越野热度不减,路人王篮球争霸赛气氛火爆,“星空鄂马”燃动暖城……鄂尔多斯花式“整活儿”,借助办赛“高光”,不断做大体育赛事的“搭载量”,以独特的“打开方式”,让旅游品质不断攀升。
提升旅游品质不仅要在景点、活动上下功夫,还要在暖心服务上出实招。“跟着赛事去旅行”,暖城精心推出“转转卡”,7天免门票畅游全市21个A级旅游景区,让游客们畅游大河、大漠、大草原、大峡谷的风光之美;“跟着赛事品美食”,整理出本地美食地图,带游客们共赴一场舌尖上的盛宴;“跟着赛事觅良居”,帮助广大游客精心选择心仪居所,只需提前电话预约并凭借号码到酒店办理入住,即可享受优惠……
不仅如此,持续提升旅游品质,离不开有形之手的推动。2024年,暖城全面实施全市A级旅游景区提级提质行动,持续打造“旅游四地”品牌,新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和旅游休闲街区5家。暖城正在不断提高景观质量,提升接待能力,畅通市内交通,拉高城市颜值。
如今,鄂尔多斯全市已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4A级景区29个,市政府所在地康巴什区是全国首个以城市景观为载体的4A级旅游景区;森林覆盖率达27.3%,植被覆盖度稳定在70%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1.3%,人均公园面积32.7平方米,空气优良率9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和避暑胜地,在这里能体验天朗气清的清新,能感受晨起如春、夜眠如秋的21度夏天,是当之无愧的品质“好游地”。
从观光到体验,从看景到入景,从品质到服务,暖城都在以一城之力,满足游客多样化、高品质需求,让城市旅游品质提升“新高度”。
赋能产业 加速转型升级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融合是“诗与远方”的牵手相伴。
如何让“陈酿”散发新芬芳?“暖城鄂尔多斯”的解决之道是融合发展。
冬日,“暖城恋歌”现场“百灵鸟”姥姥歌声圈粉无数,煤矿工人温暖献唱,各路高手激情开麦,选手们通过歌声演绎草原的辽阔、沙漠的雄浑、民俗的多彩,让北疆文化在音符的跳跃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九城宫国际滑雪场尽情驰骋,感受速度与激情的碰撞;在康巴什区乌兰木伦湖冰雪欢乐世界,冰上自行车、冰陀螺带来别样乐趣;在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冬季自驾园中,在冰雪美景中近距离观赏憨态可掬的小动物。鄂尔多斯市正在挖掘冰雪资源潜力,创新文旅发展新模式。
实施“文旅+”战略,找准产业结合点,推动文化和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才是题中之义。从发展矿山生态旅游区,构建集工业遗迹保护、煤炭科普文化、休闲产业观光、生态文明展示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景区;到依托康巴什赛车小镇、库布其沙漠地带等旅游景区,持续开发运动体验、赛事参观、户外运动等体育旅游项目,促进文旅与体育融合;再到依托巴图湾红色小镇、鄂托克前旗城川民族干部学院、鄂托克旗桃力民抗日根据地陈列馆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产品,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鄂尔多斯市持续打造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生态游、休闲游、乡村游、红色游、研学游、工业游等新业态新产品,培育形成以响沙湾、鄂尔多斯草原、黄河大峡谷、七星湖为吸引点的休闲度假目的地,“文旅菜单”品类越来越多、融合发展特色越来越足。
2024年新增自治区级研学旅游服务商6个,自治区级研学旅游基(营)地6个,自治区级“十佳研学旅游精品课程”1个,自治区级“优秀研学旅游精品课程”3个,不断促进文化旅游要素深度融合。
文旅融合宛如一方充满无限可能的试验田,新颖独特的探索方式接连破土而出。
以“科技范”引领新潮流,发展沉浸式文旅数字化消费新场景,运用5G、VR/AR、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让鄂尔多斯文物“活”起来。以“文化味”唤醒生命力,设计开发一系列文化IP,提升文旅影响力。以“烟火气”点燃“小确幸”,围绕“夜游、夜食、夜演、夜宿、夜集、夜读、夜健”7个主题推出60余项夜间文旅活动,不断丰富消费场景。
2024年,“暖城鄂尔多斯”先后在珠三角、长三角、河南、山西等25个城市举办路演推广及同业推介活动61场。启动实施“万人航空入境游暖城”行动,先后开通多条国际航线,共接待入境团队游客3.5万余人次。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930.75万人次,国内游客总花费554.88亿元。国内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容,暖城热情持续释放,旅游产业前景可期。
如今,鄂尔多斯已经成为“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
一次次“全网聚焦时刻”,让“暖城鄂尔多斯”出圈又出彩。一个个极具辨识度的文化品牌,串联成城市文化特质。一场场品牌赛事活动,释放出澎湃活力,彰显出城市的包容与自信,为暖城与游客的“双向奔赴”增添动力。
乘着发展的东风,“暖城鄂尔多斯”正以开放的姿态、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奋力续写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版图片均由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