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国内首项牧草田间表型智能 监测地方标准今日起实施

  本报3月16日讯  (记者  李国萍)3月16日,记者从蒙草集团获悉,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草业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草创中心)联合内蒙古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发布了《基于无人机的紫花苜蓿田间智能监测技术规程》(DB15/T 3867—2025)(以下简称《规程》),《规程》3月17日起实施。这是国内首项牧草田间表型智能监测地方标准,标志着内蒙古牧草产业迈入智能化、精准化发展新阶段。

  “《规程》由内蒙古大学牵头,历时三年完成技术验证与标准化落地。未来草创中心将持续聚焦草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牧草产业提质增效。”内蒙古大学教授、草创中心特聘教授任卫波介绍,作为标准核心起草单位之一,草创中心充分发挥在草业技术研发领域领先优势,深度参与技术攻关与标准制定,通过整合无人机航测、AI图像分析与田间试验数据,构建覆盖苜蓿生长全周期智能监测体系,助力实现“从田间到云端”的数据闭环。

  紫花苜蓿作为“牧草之王”,在内蒙古种植面积超550万亩,但传统人工监测效率低、成本高、数据滞后等问题长期制约着品种选育与田间管理。《规程》创新性引入无人机遥感技术,通过搭载高精度云台相机、激光雷达及RTK定位系统,实现苜蓿株高、鲜重、纤维含量及粗蛋白等关键表型参数的全生育期无损监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监测模型精度达R2≥0.80,为苜蓿种质资源筛选和优质种植提供了科学化、标准化的技术范本。

  随着《规程》实施,草创中心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应用场景拓展,面向全区苜蓿种植企业开展标准化技术培训,搭建“无人机+AI”表型监测云平台,并提供数据驱动的种质评价、品种选育及智慧种植一站式服务。同时联合上下游企业,构建覆盖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生态修复的产业生态链,为自治区种业振兴和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引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经济周看
   第06版:理应如此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巾帼号
兴安盟创新打造“兴安理得”特色宣讲品牌
我区举办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竞赛
国内首项牧草田间表型智能 监测地方标准今日起实施
内蒙古举办财经类校园招聘会
巡边护边保安宁
包头黄河春季旅游季启动
破解“南蟹北养”越冬难题
牧民喜接50对双胞胎羊羔
《铁姑娘》入选第三届中国舞蹈优秀作品集萃
李兰材:南国姑娘青春闪耀北疆草原
内蒙古“数智土地管家” 助力重大项目加速落地
河套麦田认购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