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牧民喜接50对双胞胎羊羔

  □本报记者  布音额尼尔乐

  通讯员  折伊琳

  每年2至4月是接羔育幼的关键时期。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春羔陆续降生,牧业生产迸发出勃勃生机,孕育着牧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3月15日,记者走进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乌日更嘎查牧民宝音图家的羊圈,新出生的羊羔活蹦乱跳,毛色光亮,体格健壮。宝音图和家人正忙碌地为羊羔喂奶。“今年我家产羔的母羊有100多只,目前已有超过80%的母羊顺利产羔,其中50对是双胞胎,个个都很壮实。”宝音图难掩喜悦之情。据他介绍,双羔率的大幅提升得益于科学化的养殖管理方式,通过精准配种、分群饲养、冬季补饲高营养草料,加上兽医定期巡诊,母羊的体质得到有效增强,羊羔的存活率也显著提升。

  望着成群撒欢的羊羔,宝音图对今年的收入充满信心:“按照现在的市场价,双胞胎羊羔带来的收益比单羔多出一倍。”更让他欣慰的是,自家牧场的成功经验已被周边牧户学习借鉴。■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杭锦旗农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全旗推广“良种+良法”的现代化养殖模式,让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实现“双螺旋”发展。

  伊和乌素苏木地处草原腹地,近年来在杭锦旗农牧局的指导下,大力推广“少养精养、提质增效”的生态畜牧业模式。“过去接羔‘靠天吃饭’,如今有了科学喂养的支撑,羊羔成活率从70%提升到了98%。”宝音图感慨道。

  从“靠天养畜”迈向“科技赋能”,这不仅是牧民们辛勤耕耘的成果,更是草原在乡村振兴征程中跃动着的鲜活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经济周看
   第06版:理应如此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巾帼号
兴安盟创新打造“兴安理得”特色宣讲品牌
我区举办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竞赛
国内首项牧草田间表型智能 监测地方标准今日起实施
内蒙古举办财经类校园招聘会
巡边护边保安宁
包头黄河春季旅游季启动
破解“南蟹北养”越冬难题
牧民喜接50对双胞胎羊羔
《铁姑娘》入选第三届中国舞蹈优秀作品集萃
李兰材:南国姑娘青春闪耀北疆草原
内蒙古“数智土地管家” 助力重大项目加速落地
河套麦田认购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