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以制度之“力”破减负之“题”

  □本报记者  许敬  通讯员  张凯

  走进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十八顷镇大洼村,村活动室门口“四标牌两标识”规范挂牌清晰明了。“以前,各种牌子满墙壁,办事群众都不知道该进哪个门,而且一块牌子就意味着一项工作,村‘两委’就这几号人,只能疲于应付。”说到减负后的变化,大洼村党支部书记任旺感到“一身轻松”,“虽然牌子减少了,但服务质量一点都不减。”任旺介绍说,牌子减少的背后是清晰的工作范围,哪些可以协助开展,哪些不需要承担,一张清单讲得明明白白。

  任旺切身感受的背后,正是商都县通过制度破题、资源下沉、数字赋能和考核改革“四位一体”协同发力,实现“轻装上阵谋发展,凝心聚力办实事”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该县通过机制创新破题“小马拉大车”,制定了《商都县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指南》,细化明确“调查研究、精文简会、督查检查、评比表彰、指尖形式主义”等5大类16条任务清单,并通过“清牌减负”专项行动清理村(社区)不规范牌子1156处。此外,商都县探索跨乡镇间统筹调整编制新模式,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合理配备编制资源,确保人员编制数量与职责任务相匹配,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使村(社区)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办实事、抓落实。

  为了切实让基层有资源、有能力办实事,该县通过“数据一体化表格”实现了多部门数据共享,推动数字化监管与人性化服务深度融合。清理乡镇、部门面向村、社区干部建立的“僵尸类”“空壳类”“功能重复类”微信工作群375个,关停注销8个使用频率低、实用性不强的政务移动互联网APP,根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从“表哥表姐”变身“实干先锋”,入户走访时间增加50%;推动2800余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精准对接需求,形成“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闭环,实现“人、财、物”同步到位。

  在党员干部考核改革方面,坚持树立“实干硬导向”,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纳入书记述职评议,建立了“负面清单+正向激励”机制,将计划安排的11项督查检查事项精减整合为8项,严禁各乡镇、各部门自行设置经常性考核项目,让基层干部卸下“迎检包袱”,轻装上阵谋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5版:先锋
   第06版:要闻
   第07版:青春号
   第08版:旗县融媒
以制度之“力”破减负之“题”
“菜单式”培训让党员干部教育更精准
聆听楷模故事
“小修小补”为居民幸福“加码”
银龄先锋践初心
千名党员进党校 多维淬炼强担当
守护农资安全
公共服务更贴心 基层治理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