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破了,在街头就能补;手表坏了,在路边就能修;钥匙丢了,到楼下就能配……曾经,这些“小修小补”的摊位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它们却渐渐难觅踪迹。
如何给“小修小补”找到合适的经营场所,既满足居民需求,又让他们良性发展、有序经营?
近日,包头市九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积极推动“小修小补”回归社区,九原区委组织部按照打造党群服务新场景、构建社区品质生活服务圈的要求,指导3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社一策”优化提升,通过“腾、挪、并、改”方式整合功能室23间,增加服务面积1000多平方米,为“小修小补”营造空间。
锦溪社区充分利用社区闲置空间、物业用房等资源,打造汇集理发、裁缝、维修等便民服务的“小溪工坊”,采取“固定+流动”“场地换服务”模式,实现工作日缝补、工具借用、周末理发、家电检修等“小修小补”服务共享。富力社区通过党员推荐,引进经验足、手艺好的“义剪达人”张发斌师傅,帮助解决居民的“头”等大事,为居民的幸福“加码”。
当下,“小修小补”切实提升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感。让“小修小补”回归居民日常生活,不是简单的“昨日重现”,而是要注重规范有序。
九原区坚持从居民群众实际需求出发,不断拓展“小修小补”服务项目,制定“小修小补”服务规范,明确项目范围、收费标准、服务时间等,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果园社区结合辖区居民年轻化、多元化特点,搭建线上服务平台,新增衣物干洗、宠物美容等特色服务,受到居民的高度认可;复兴社区组建“银龄志愿队”等3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特色助老服务,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上门维修、管道疏通等服务,至今已累计服务110余人次。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九原区正着力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切实增强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