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党建引领 助力村集体经济蝶变

  土地流转挣租金,订单收购挣收益,入企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挣股金,如今的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蛮会镇红旗村,再也不是一个软弱涣散村、产业空心村,通过创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亲们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广,口袋也越来越鼓。

  “蛮会镇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内蒙古多惠工贸有限公司,一期投资600万元,通过‘支部+企业+农户’的形式,与村民签订5000亩葫芦籽、辣椒订单种植合同,实现红旗村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深化了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农户每亩地较之前可增收500元以上,人均可增收5万元以上。项目二期计划投资700万元,盘活原红旗村中学操场24亩闲置土地,将提供就业岗位40人,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真正实现农、企、村三赢。”蛮会镇红旗村党支部书记严有德说。

  近年来,杭锦后旗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特色产业“多点开花”,走出一条干部添动力、群众有合力、产业显活力,村集体与村民“双向奔富”的新路子。

  沙海镇新红村党支部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在现有村集体5000平方米农贸市场和500平方米冷冻库产业基础上,继续延长产业链,利用本村麦后大规模复种大白菜的优势,依托“支部+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建成大白菜腌制车间,注册“沙海镇新红酱菜”和“蒙新红”商标,打造自主品牌和特色包装,现已实现“育苗+订单种植+收储+保鲜+冷链加工+销售”的全自主产业链。

  “围绕旗委领航共富的党建思路,结合项目为王的具体要求,通过全产业链的发展,成功将新红村的大白菜端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也带动村民户均增收1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近35万元。”沙海镇党委书记王少伟说。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对这句话,三道桥镇和平村的村民深有感触。

  20世纪90年代初,和平村党支部书记边俊峰敏锐地抓住发展机遇,开始率先在村里养奶牛,并鼓励村民们一起养殖。采取“村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村民+贫困户”方式,成立杭锦后旗众诚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散户村民占股55%,大股东占股45%,没钱农户可贷款,也可土地入股。2021年正式投产后,众诚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首次分红653.2万元,2022年分红300万元。面对近年来养殖市场不景气的现状,边俊峰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合作社租用和平村小学闲置土地,建起乳制品加工厂,生产“和平众诚”系列产品,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乳制品,同时利用网络直播带货让产品走向全国,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正是因为有党支部和合作社的坚强领导,才使我们这些养殖散户的风险大大降低了。去年村里脱贫监测户仍然分红了11.8万元。”三道桥镇奶牛养殖户王喜如是说。

  “发展集体经济的意义不仅是经济总量保持一定的增长,村民能分红,更重要的是社会治理意义。基层党组织带领村民们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村民组织化的过程。”三道桥镇党委书记闫乐表示。

  党建正源源不断地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让村集体“钱包”鼓了起来,村党组织“腰杆”硬了起来,村级治理效果强了起来,乡村振兴也跑出了“加速度”。

  目前,全旗10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57%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下一步,杭锦后旗将把能不能带领党员群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衡量干部能力的重要参考,并把其作为锻炼培养干部和乡村人才的重要平台,通过学习培训、交流观摩等形式,不断增强基层干部的发展理念、市场理念和经济理念,进一步提升其思考谋划能力、真抓实干水平,真正让全旗广大基层干部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杭锦后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仁新说。

  (郭伟伟 冯晓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悦读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资讯
   第12版:公益广告
凝聚法治建设合力 推动争议实质化解
党建引领 助力村集体经济蝶变
突出产业集群优势 推动农业结构升级
跨区联动精准对接 政企协同激发活力
防火正当时
优化窗口服务措施 点亮健康保障之光
非遗技艺焕发新生 全面加强保护传承
巧手编织幸福梦 指尖开出致富花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补齐短板富农增收
新技术转化成清洁能源应用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