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款式特别多 朱元璋还曾亲自设计
打开古人的开学装备箱,“校服”被放在了最中间的位置,毕竟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不过,古代学生的“校服”款式似乎有点多,摆在最上面的那件便是流行了几千年的“青衿”。
没错,就是你脑海里浮现出的那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句诗出自《诗经·郑风》,诗中的主人公魂牵梦萦的那个人,就是穿着青衿的学子。青衿的款式简洁大方,即青色交领的长衫。
将最上面的这件青衿拿开后,放在它下面的那件“校服”就是在历史上曾经备受瞩目的“襕衫”。襕衫的款式比青衿要复杂一些,它是一种长袍,上衣与下裳合而为一,圆领大袖。早在唐宋时期,襕衫就成为了古代学生常穿的“校服”款式。
估计前人万万没想到,在设计“校服”这件事上,朱元璋居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强烈要求参与“校服”的设计指导工作。据《明史·舆服志三》“儒士生员监生巾服”条,洪武二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定儒士、生员衣,自领至裳,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不及肘三寸”。
对于学子们穿的“校服”,朱元璋可谓是操碎了心,他亲自参与审定,连样式都改了三回,最后款式定为:“用玉色布绢为之,宽袖皂缘,皂绦软巾垂带”。这不是朱元璋一拍脑袋的决定,他可是很有想法的。据明代俞汝楫在《礼部志稿》中记载,朱元璋认为中间为玉色,是比德如玉;外有青边,为玄素自闲,可显出学子们的文雅;上衣与下裳相连,有着遵守道德规范的寓意;而绦穗下垂,是用来提醒学子们平日要谦卑,不可恃才傲物。
在这些古代“校服”的边上,古人还摆放了几顶“校帽”,比如春秋时期的“峨冠”、宋代时期高而方正的“巾帽”、明代的“四方平定巾”、朱元璋心疼学生而发的“遮阳帽”……这些“校帽”与“校服”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看吧,古代家长单是准备个“校服”与“校帽”就能累够呛。
小么小二郎 背着“书包”上学堂
欣赏完了古人的“校服”,那么就得费点力气将古人开学装备箱里那个又重又占地方的“书包”给搬出来。
古人最重的“书包”莫过于“箧笥”(qiè sì)相当于现代人的拉杆箱书包。不过“箧笥”只是划分出来的大品类,在这个大品类的下面,古人又根据功能性的不同对这种拉杆箱书包进行了更细致的区分。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箧,箱箧也。”可见,古代的“箧”指的是小箱子。这种被称为“箧”的小箱子多为方形,质地密实,容量小,用来给学生放书籍纸本用。
而“笥”,它是用竹子编制而成,质地稀疏,容量特别大,古代学生将它用来装学习用品、衣服、食品等。学习与生活同样重要,于是箧与笥必须搭配使用,也就成为古代学生出远门读书的标配。
古人用来装书本的“箧”还有一个同类产品,叫“笈”。《说文解字注》引晋周处《风土记》称:“笈,谓学士所以负书箱。”比起“箧”,同样是用竹子编制而成的箱子,“笈”似乎更能代表古代学生的书包。因为古人向来喜欢搞神秘,他们在得到珍贵的书籍后,不会将它们放在书架上,而是悄悄地放置在笈内收藏,秘不示人。于是“笈”又被用来代指孤本好书,“秘笈”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既然“箧笥”是古代学生拉杆箱书包的标配,那么背包“笈”自然也少不了它的黄金搭档“囊”。囊就是口袋,类似于现代学生的补习袋。古代学生会将自己的杂物放入其中,比如文具、印绶、钱币等,当然,也会放一些常用的书在里面,于是囊又被称为“书囊”“书袋”。这种囊除了与笈搭配使用以外,也可以单独用来当便携的书包。
比起古代学生肩上沉重的书箱,现代学生能背起这么轻便的书包,怎么能不好好珍惜读书的机会?
不是差生 但文具也很多
当拿出了古人开学装备箱中的大件“校服”“书包”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堆文具。这几年,为了孩子学习方便,现代人绞尽脑汁发明出了便携式作业打印机、错题打印机、错题胶带纸、防近视支架……有网友笑称“差生文具多”,但打开古人的开学装备箱后,现代家长绝对要大吃一惊。
除了常见的笔墨纸砚以外,古代学生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小文具。比如看起来跟弧形筒一样的臂搁,它可是古代学生的写作业神器。因为古人的书写习惯是从右向左,他们的“校服”袖子又那么大,墨水又不是速干的,这样从右到左写上几行,那“校服袖子”岂不是要常年黑漆漆?于是古人就发明了“臂搁”这种写作业神器。
臂搁通常由竹子、檀木、玉等材料制成,中间有一定的弧度,这个弧度正好可以用来遮盖刚刚写好的字,学生每写完一行字,就把臂搁罩在字上,这样就可以避免袖子变抹布、作业要重写的惨剧。此外,臂搁还可以用来搁放手臂,这样就可以减轻手臂的疲劳。
当然,字写得再好,也难免有写错的时候。写错了就要重来,未免太过残忍,于是古代学生也拥有“修正胶带”。在古代学生还是用竹简时,他们的“修正胶带”是一把书刀。这种书刀通常是用铁片做成的小刀,刀把上有圆环,可以随身挂着,一旦写错了字,就将其取下来,用书刀把错字刮掉,然后再重新写。
当纸开始普及后,书刀就不再好用,刮不好,弄个洞出来,不被老师“退货重写”就怪了!于是,古代学生带着满满的“求生欲”,用起了一种名叫雌黄的“修正液”。雌黄是一种黄色的矿石,它的颜色与纸张相近,作画时可当颜料,写字时可当褪色剂。当古代学生写错字的时候,直接把雌黄涂在错字上,用雌黄的颜色覆盖掉字迹,然后再在上面重新写字。这种雌黄“修正液”不仅不会弄破纸张,还能保证修改的部分不脱落,简直就是古代学生的作业救星。顺便说一句,成语“信口雌黄”也正是源于此。
欣赏完这样的开学装备箱以后,我们不得不感慨古人的伟大和聪慧。为了求学,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艰苦的条件中不断地发明创造出了这些学习装备。希望同学们像古人一样拥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并带着积极向上的心,去上好开学后的每一节课。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