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老家呼和浩特,一帮小学同学连着聚了几次。回来谈及几次聚会,人们大多都会诧异:啊!小学同学?还都有联系?
我的小学同学大多都是六四,六五年生人,一九七九年小学毕业。算起来分开都已经四十多年了。分开后各自经历了少年,青年,中年,现在都是要步入老年的人了。相隔已久,突然见面真的还能有那么多共同话聊吗?
其实,和住进楼房的八0后,九0后不同。我们的小学时期,大家多半都住在附近。要么是相邻的院子要么是周围的各个街巷。大家是同学也是玩伴。那时候小学生放学比较早,放学后也没有太多的作业,更没有电视手机看。我们不仅课堂上在一起,放学玩耍也常常在一起。女生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跳房子,抓羊拐……男生弹弹珠,扇纸盒,摔跤顶拐……不花什么钱,却都玩得不亦乐乎。非得是在家长一次次召唤中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不过那时候的男生和女生一般是不在一起玩的。男女生中间好像总是隔着点什么,就像课桌中间画的三八线,似乎永远都不能跨越……
现在分开四十余年,重新聚在一起,共同的回忆和话题,竞像打开的闸门喷涌而出。原来大家还都心系彼此,谈及那时的一件件趣事,个个都津津乐道。可能就是因为我们不单单是小学同学这层关系吧,我们其实还有另一个共同身份,那就是“发小”!
清泉街,玉石巷,巧齐召,西五十家街,三里营,警备区,糕点厂,碱滩……脑海中一个个熟悉却又有些模糊的街巷,都有我们结伴玩耍的身影。有过我们的欢笑。当然也应该有过苦痛。只是童年的记忆很怪,似乎自然会过滤掉苦恼的那些事,甚或那时的难事苦事如今说起来都只是笑谈。童年时再多的苦难,似乎都是留给家长去感受的。我们的回忆里却只有那份童真。依稀中的那些同学情,邻里情以及父辈们的交集。都像老照片和黑白电影那样,保留在了记忆的深处。又像一瓶封存多年的老酒,品尝起来还是那么的醇厚甘甜。
老同学聚会,最让人动容的莫过于那份真情和质朴!真的是特别想念也愿意相见。太久不见了,聚聚!话没聊透,接着聚!离别送你还得聚!以至于老爸老妈都抱怨说,回来这些日子都没好好在家里待两天。
大家见面后,最朴实最真诚的话,也莫过于淡淡的那句:回来的话,打个招呼咱们坐一坐。有的说,外地吃不上呼和的烧卖,回来就联系一起去尝尝。还有的说,去外地想咱们呼市的过油肉吗,想了回来就带你去吃……甚至,还是几个老同学临时动意,驱车去了趟和林。只为了看看近郊的变化,尝尝那里纯天然无污染的水库鱼……
亲爱的老同学们,此刻,我又想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