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民警村官”深入一线解民忧

  □本报记者  及庆玲

  “自从呼伦贝尔市边防支队的巴图来我们嘎查担任副书记来,我们嘎查变得更富、更美了!”秋收时节,走进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东乌珠尔苏木海拉图嘎查的军警民联防工作室,恰好遇见来这里交党费的党员巴雅尔图。

  “最近治安形势怎么样?以后的工作重点是什么”?作为嘎查治安联防队员,巴雅尔图时刻不忘工作职责,在交完党费的空隙,便与民警交流起工作,并对东乌珠尔边防派出所推行的边防民警兼任村官工作模式竖起大拇指,“民警村官不是‘村里人’,没有各种经济利益、亲缘关系的影响,办事讲公道,群众比较信服,是干群关系的‘粘合剂’。”

  边防民警兼任村官是呼伦贝尔市边防支队针对部分嘎查的基层组织建设较为滞后,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的情况,创新推行的新型工作模式——通过充分发挥部队党建工作优势,帮助嘎查党支部健全完善政治学习、考核奖惩、定期例会和向群众汇报工作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激发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活力。

  民警兼任村官后,把部队优良作风带到农村基层组织,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生机活力。同时,以村官身份走访、帮助群众,能够更直接地听取和反映群众的呼声愿望,维护群众的利益诉求,推动党群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民警村官将部队党建的做法引入村支部建设,协助抓好各项党务工作,与村干部一道制定综治、发展规划,帮助提高嘎查(村)“两委”凝聚群众。

  陈巴尔虎旗边防大队郝建刚大队长介绍说,近年来,民警村官深入走访辖区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帮扶弱势群体,对辖区情况掌握得更为全面、具体、真实,警民关系也更为密切。

  与此同时,民警村官还主动参与到地方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等事务,通过协助嘎查“两委”指导生产建设,大力发展农牧业,使边境地区牧民群众的收入较往年普遍提高超过10%。

  几年前,巴图第一次到牧民巴特尔家就吃了闭门羹——巴特尔因对派出所有误解,不仅不让他进门,还恶言相对。

  巴图了解到,巴特尔嗜酒如命,经常滋事,难以忍受的妻子巴德玛提出离婚,带着3岁的儿子回了娘家。于是,巴图跑到90公里外的查干诺尔嘎查,请来巴特尔的舅舅,又把巴德玛劝了回来,还安排几名牧民监督巴特尔不再喝大酒。

  在巴图的真情劝说下,巴特尔慢慢消除了对派出所的怨恨,和巴图成了朋友,不仅戒掉了酒,而且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现年收入达8万余元,成了嘎查致富带头人,在自己的草场上开起了家庭牧户游。如今,牧户游规模已经不断扩大,扎起7个蒙古包,能够同时接待200余人就餐和住宿。

  嘎查村干部说,民警兼任村官,不占职数,不拿工资,不仅把治安工作抓好了,还帮着嘎查干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大大减轻了嘎查“两委”的担子。真正是“多出主意不包办,评理断事不越位,为民谋利不伸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收藏
   第08版:要闻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党建引领是关键 优势互补聚力量
“民警村官”深入一线解民忧
回望烽火岁月 铭记抗战历史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基层党组织需要这样的“领头羊”
接地气的宣讲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