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释放人才动能 助力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潘佳

  初秋,天高云淡,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巴仁宝勒格村的各类水果大棚内,色彩斑斓,“丰”景如画。

  “多亏科技特派员帮助,我虽然是第一次种植西梅,但从整形修剪到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都没怎么操心,预计今年每亩西梅产量2000斤,可收入2万元。”在西梅种植基地,果农杨军欣喜地介绍着自家即将成熟的西梅。

  “对于西梅的种植,我上网自学了很多知识,一有时间我就到田间地头去看看,指导农民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新技术。”该旗农牧和科技局科技特派员武秀梅说。

  像武秀梅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在该旗还有很多。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立足实际,紧扣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依托“万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探索形成“研发+示范+应用+专家+项目+园区(基地)+新型经营主体+示范户”的科技服务新模式,把科技人才派至农村牧区一线培养锻炼、指导示范,全力释放人才动能。

  “老百姓最缺的就是种植技术,有了权威专家指导,我们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更足了!”巴仁宝勒格村党支部书记杨勇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前不久,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常务副院长、农林经济学博士李中华教授来到乌拉特中旗,耐心细致地解答大家遇到的堵点和难点。在乌加河镇宏伟村,李中华教授一行实地观摩了农机合作社阵地,结合乌加河镇总体规划、土地等各方面条件,提出打造农机服务合作社品牌,提高标准化、专业化程度,重视市场销售的布局等建议。

  长期以来,乌拉特中旗传统的种养模式,制约着农牧民增收和农牧业产业发展,全旗上下渴望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助力牧区现代化发展特别迫切。

  为此,该旗大力推行“人才+项目+平台”模式,以科技小院、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等人才汇聚平台为载体,引导各苏木镇依托区位和地域优势,因地制宜,种植特色品种、养殖特色畜禽,打造“一镇一品”。积极争取二狼山白绒山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集成示范项目、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项目等,先后引进中国乡建院李昌平教授团队、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李中华教授团队、内蒙古农业大学赵君教授团队等专家人才40余名,帮助农牧民解决种植养殖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帮助地方申报推广名优特产品品牌等,服务内容涵盖9大产业,辐射7个苏木镇、31个嘎查村,受益农牧民达6.2万人,走出了一条产业兴、集体强、群众富、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阿拉善
   第07版:出彩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读图
   第11版:先锋
   第12版:旗县融媒
◎每周一学
“红色引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释放人才动能 助力产业发展
感悟光辉历程
“群众的挂心事,我们必须一件一件办好!”
◎信息集装箱
严管厚爱为干部鼓劲加油
党建赋能“小个专” 激活发展新动力
身边的便民服务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