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多个维度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齐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科学把握这一主线,涉及历史、实践、文化等多个维度。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多个维度深入理解,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历史维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有机整体。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具有“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统看成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客观存在的民族实体。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赓续不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格局绵延传承,无论哪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历史演进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首先需要了解中国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明白中华民族是在历史变迁中形成的宝贵结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进而到自信的历史选择。从历史维度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深入挖掘和有效运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好中华民族的历史,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从实践维度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伟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在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的共同性不断增多,形成了协同发展、尊重彼此生产方式的经济共同体,既各具特色又相互影响的文化共同体,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共同体等。这些涵盖不同领域的多元“共同体”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提供了强大支撑和可靠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复杂严峻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民族始终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了集中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族党员干部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各民族守望相助、和衷共济,共同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奇迹。“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不仅生动描绘了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伟大实践,也成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广泛共识和高度自觉。

  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共同性是根本、主流和方向,具有统领地位,没有共同性就谈不上“共同体”;差异性是历史的、具体的,二者的地位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随意颠倒。民族工作的总体方向是增进共同性,但不是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异性,而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找准强化共同性的切入点,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正视共性、增进一体,维护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保证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从文化维度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做工作,首先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并不自然而然带来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工作,既要依靠物质力量,也要依靠精神力量;解决好民族问题,既要解决好物质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民族地区不仅要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物质文明建设,也要抓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用好“加快发展”这把钥匙、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更要用好“意识培育”这把钥匙、不断夯实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在实处、落在细处。要规划建设好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中华文化特征、彰显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工程项目,打造推出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文化艺术作品等,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信息化条件下,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最大限度延伸民族工作的触角、营造民族团结的氛围。既做好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联动采访现场短新闻大赛
   第05版:论道
   第06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锡林郭勒
在边疆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作模范
从多个维度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方位提升城乡融合型社区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