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 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本报鄂尔多斯2月26日电  (记者  王玉琢  通讯员  杨潇)近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巴图湾村银装素裹,站在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的星火广场上远眺,在皑皑白雪中,“一镇三馆多点”构成了一幅独具特色的美丽图画。

  乌审旗与陕西省榆林市接壤,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乌审旗成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北大门,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高度重视,乌审旗融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洪流。作为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革命老区,留下了众多重要的红色革命旧址和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故事,创立了原伊克昭盟地区党建和革命史上的“十个第一”,拥有革命遗址45处。

  近年来,乌审旗深入挖掘整合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依托境内丰厚的红色资源禀赋,以“一镇三馆多点”体系布局,2023年7月建成运营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

  小镇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景观绿化10万平方米,实施小镇及周边道路养护维修工程16.8千米。小镇整体设计呈飘扬的旗帜状,寓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丰富的革命故事为背景,打造了乌审旗革命故事讲习馆、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党史教育馆、乌审旗生态文明展三处展馆,建设了星火广场、乌审牧民赴延安参观团雕塑群、《对内蒙古人民的宣言》雕塑、星火平台等红色景观。修缮了谷家湾旧址、1949年乌审旗委秋后办公旧址、巴图湾乡苏维埃政府等革命旧址。通过文字、展板、绘画、雕塑、多媒体、场景复原、实物、音乐、影像及基本陈列等综合展陈方式,多层次、多维度、系统性讲好红色故事,构筑起了集红色教育、培训、研学、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乌审旗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以点带面,“点线”结合,让广大游客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足迹,开启“红色之旅”,为乌审旗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乌审旗主动融入周边红色研学旅游圈,推动同延安革命圣地、城川红色教育及现有红色旅游资源的互补对接、务实联系,探索开展区域合作,打造乌审旗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被纳入自治区“亮丽北疆·红色教育培训研学旅游线路”。

  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以红色为主题,联动乌审旗乌兰牧骑、马头琴交响乐团等送演出、送服务。同时,为游客提供河畔烧烤、田园采摘、休闲垂钓等休闲娱乐服务,让游客从不同项目中体验到不一样的乐趣,带动当地农家乐、牧家乐等产业发展,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从“浅度”观光游向“深度”休闲体验游转变,使红色记忆更加深入人心。

  “要发挥文旅消费拉动作用,延伸壮大旅游消费产业链,一体化运营管理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萨拉乌苏旅游区和萨拉乌苏遗址,开展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推动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取得新进展。”乌审旗委书记王健说。

  乌审旗将坚持把用足红色文化、绿色生态、遗址遗迹等资源作为重要载体,加大对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促进地方党史研究成果转化,让红色文化成为乌审文化标识中最亮丽的色彩,着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面融入“蒙陕宁”旅游大市场,争取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北疆国防
   第06版:要闻
   第07版:社会
   第08版:出彩
   第09版:相约十四冬魅力内蒙古·影像力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资讯
   第12版:公益广告
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提颜增质
2023年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 农业生产资料类销售额达95.1亿元
“互联网 + 就业服务”搭建供需交流“云”平台
从源头防范化解林区火灾隐患
集体经济厚了家底暖了民心
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 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内蒙古文旅产业增添新动能
把信用“变现” 规范社会秩序
简讯
“十四冬”闭幕式将唱响经典旋律
巴彦淖尔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