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公安小区,映入眼帘的是整洁干净的院落、停放井然有序的车辆,这与小区之前墙砖脱落、路灯失修、杂乱无章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公安小区环境的改变,源于赛罕区推广的“民事民议”机制。
公安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老龄人口多、流动人口多、问题诉求多。针对这种情况,社区党支部制定了工作思路,从相对容易的事情入手,先解决小区无物业管理的问题。
以前,社区为公安小区引进了一家准物业管理公司,之后由于公司破产,小区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无物业管理状态。双树街社区党支部发动党员楼栋长、单元长出面组织,入户动员居民成立物管会,共同协商选定新的物业公司。新物业公司入驻后,各项管理服务陆续恢复:更换楼道灯、安装门禁、打扫卫生……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现在,遇到问题,网格员组织我们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了!”公安小区居民张阿姨满意地说。
“暖气费我们一直按时缴纳,可这室内温度并不达标呀!”入冬以后,中专路街道展览馆社区文化厅小区居民代表反映,该小区大部分居民家中暖气都不热。
确定好参加议事会的人员、时间、协商形式,不到一周,由社区党委组织,居民代表、职能部门、供暖企业共同参与的议事会顺利举行。经过协商,供暖企业开展排查,确定主要原因是供热主管道年久未清理,发生了堵塞,立即对部分老旧管道进行了更换,并对小区供热管网进行了全线清理。
赛罕区建立了“议、办、督、评”四步工作法,形成一套完备的问题收集、处理、评价体系,在议事流程上突出闭环管理、民主监督、效果评价相结合,引导居民理性表达意见,有序参与基层治理。
“议事”更要“办事”,想要协商成果落地见效快,需要有关部门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赛罕区将“民事民议”与社区“大党委”建设有机融合,加强党建共建,建立多方参与的沟通协调机制,同时依托在职党员到社区“三进两认岗”等机制,推动更多问题在网格内、在居民家门口化解,形成多元化服务格局。
昭乌达南路街道后巧报社区居民冯女士瘫痪在床多年,无行动能力和自理能力,丈夫每日需外出打零工,其日常生活起居和饮食难以得到保障。通过两次居民议事会议,社区对可利用资源进行整合分析,联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及志愿者共同为冯女士提供帮扶。由社区为老服务餐厅提供餐食,志愿者每日定时将餐食送到家中并协助其就餐;协调冯女士其他亲属定期上门看望,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关注其心理健康。冯女士丈夫感动地说:“社区不只是给我媳妇解决了吃饭的问题,让我也能安心挣钱,让娃娃好好念书,真是太感谢大家了!”
“社区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单打独斗、被动解决无法有效实现目标,只有建立起居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才能把居民的‘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大事’。”赛罕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石磊表示,赛罕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健全“民事民议”协商机制,有效凝聚民心、整合资源、拓展服务,推进共建共治成效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