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锡林郭勒草原风和日丽,又是一个治沙施工的好天气。早晨,多伦县彰泰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占军领着成员们赶早上山,到浑善达克沙地治理项目区栽树植绿。挖坑的挖坑、浇水的浇水,不大一会儿,一个光秃秃的沙包上栽满了樟子松小树苗。
“我们合作社通过主动申请及签订合同承包治沙项目,既让农民就近务工增收,又能修复生态增绿,实现了防沙治沙和产业项目扶持协同发展。”宋占军笑着说,他们每人1天挣个300元不成问题。你看,过去这儿的农民是被动的“要我治沙”,现在变成了主动的“我要治沙”。
就在5月8日,同样的场景也在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乌兰图嘎嘎查治沙现场上演。嘎查牧民钱耀峰和草原丰远牧业合作社的成员们一道结队夯实“小角”、拉网围栏,一个上午的分工协作,一片片沙地变成了一块块“网格”。
“过几天在这些个‘小网格’里撒上草籽儿,等长起来,就能锁住这片流动沙丘了。”钱耀峰说,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自家及附近牧民家的草场上参与治沙,修复生态的同时还能挣钱,这可真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的好事儿。
今年,锡林郭勒盟正式启动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春季攻势后,草原丰远牧业合作社向阿巴嘎旗林业和草原局申请并签订治沙合同,以先建后补方式开展综合治理,15户成员成为当地5000亩治沙项目的实施主体。宋占军的多伦县彰泰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则和县林业和草原局签了8000亩地的沙地治理合同,雇佣周边农民100多人,从事幼苗装杯、项目区栽树等工作。
让农牧民尽可能参与到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真正在沙地治理中发挥好群众力量、增加群众收入,让农牧民从过去的治沙“游击队”变成攻城拔寨的“主力军”,锡林郭勒盟积极探索多元治理机制,按照“谁的草场谁申请、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原则,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模式,调动当地农牧民主动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及其合作组织发挥建设和管护的主体作用。
截至目前,锡林郭勒盟各地采取农牧民及其合作组织自建方式实施治沙项目已签订合同55份,共47.58万亩。
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薛万武说:“目前,全盟已有9个旗县的农牧民及其合作组织以合同制方式从事防沙治沙项目,占总工程量的66%。下一步,我们将对各项目做好事前指导、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创新完善农牧民直接参与生态建设的机制,兼顾好防沙治沙的质量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