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厚植人才“沃土” 涵养发展“活水” □本报记者 梅刚

  □本报记者  梅刚

  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所长尹玉和积极投入到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筛选、示范和推广中,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终于选育出适合本土栽培推广的马铃薯新品种“蒙乌薯6号”。

  尹玉和是乌兰察布市厚植人才培育沃土让更多人才“破圈出道”的生动剪影。目前,乌兰察布市共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38人,“新时代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项目”第一、第二层次人选9人,关慧明、尹玉和、王素华、安军伟、邢杰、王伊东等一大批本土高层次人才涌现,在科研攻关、重点项目实施、民生福祉改善等方面,创造了一大批重点科技成果。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刚性需求和动力源泉。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乌兰察布市人社局在专技人才队伍建设上勇突破、善创新,深入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工程,推进专业技术人才服务、管理、培育各项工作向前延伸,让人才的创新活力尽情释放。

  破除“唯论文”评价,用研究成果“说话”……乌兰察布市人社局在开展职称评审工作中,创新试行,逐年有序将初、中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至各旗县、各行业主管部门。截至目前,全市共备案35家初、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

  “我们立足发展导向、需求导向,持续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让‘同行评同行、内行评内行’,不断完善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专业人才评价机制,为专业技术人才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拉动引擎。”乌兰察布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云雪艳说。

  为鼓励更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留在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乌兰察布市人社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基层高级职称定向评审条件,形成向基层一线人员倾斜的激励机制。兴和县人社局专技人员管理工作负责人说:“以前中级职称是很多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生涯的天花板,基层‘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的出台,不仅扩大了基层岗位的数量,还出台了更符合基层实际情况的评价标准,很多专业技术人才评上了正高级职称,建功立业的干劲更足了。”

  同时,乌兰察布市人社局持续加大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育力度,“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断增长。截至目前,共选拔推荐50余名专技人才赴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进修培养;每年开展1-2期高级研修项目,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授课研讨,加快专技人才知识更新;修订《乌兰察布市“新时代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项目”第三层次人选选拔培养管理办法》,对入选人员在科研项目申报、人才交流合作、职称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共选拔培育第三层次人选100人。

  从2020年起,乌兰察布市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且具备一定科研实力的企业进行建站培育,内蒙古瑞盛天然石墨应用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内蒙古兰格格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先后落户乌兰察布市,促进了企业“产、学、研”相结合,在集聚高层次人才、培育科研队伍、构建校企合作、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乌兰察布市人社局聚焦助力乡村振兴和基层高质量发展,大力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聚焦当地农业、畜牧、医疗卫生等行业发展遇到的技术难题,科学合理确定项目,精准靶向申报项目。3年来开展专家服务基层项目12期,组织国家、自治区及乌兰察布专家90余人,进田间地头、下企业车间、到医院社区,累计培训指导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及种植养殖农牧民1600余人,为270人义诊,为基层发展和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为戍边民(辅)警、护林员送医上门~~~
老年人及特殊人群看病不用愁~~~
冲刺前八~~~
~~~
暖心金融服务上线~~~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实打实干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出彩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社会
   第12版:公益广告
工会数智化让守护更贴心
导诊服务来了!
内蒙古女排姑娘蓄势待发
同台竞技“亮绝活”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有扶持
厚植人才“沃土” 涵养发展“活水” □本报记者 梅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