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刘邦率领义军进入咸阳后,被宫中的美色珍玩吸引,忘乎所以。樊哙苦心相劝,刘邦却听不进去。这时,张良入宫直谏,坦诚指出他的错误并语重心长地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刘邦这才离开秦宫,带领军队到郊外的霸上驻扎。
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如同苦口的良药,虽然听起来难受,但实际上对自己大有裨益。表扬多了,容易让人自鸣得意,而批评就像一面镜子能清晰映照出自身的瑕疵。在成长的道路上,批评是进步良方,能够帮助我们除去痼疾、矫正错误,可以引导个体成长、促进自我完善。“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只有从中汲取足够的经验和教训,才能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我们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也就无从下手改正。只有怀着“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清醒,主动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自我反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避免犯更多的错误。倘若把批评和监督当成挑刺儿、当成摆设,听不到真话、看不到实情,跌跟头就成了迟早的事。许多落马贪官的腐败变质,往往是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批评,最终铸成大错、悔之晚矣。
能否正确对待批评,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精神境界。陈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始终抱着真挚诚恳的态度,欢迎别人指出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他在《六十三岁生日述怀》一诗中这样写道:“一喜有错误,痛改便光明。一喜得帮助,周围是友情。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事实证明,只有善听批评声才能不断进步。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批评,不仅无益于改正错误、解决问题,也阻碍了前进的步伐。凡事业有成者,往往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提醒,从中汲取教训和启示。
敢听批评是胸襟,善听批评是水平。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尤其要容得下批评之声,听得进逆耳之言,善于从批评声里反思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始终牢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以诚恳的态度搞好对照检查,认真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力求触及思想、触及深层次问题。要放下架子、端正姿态,主动深入实际、扎根基层,听听百姓怎么说,问问百姓怎么看,把“槽点”听准听全,把批评作为改进工作的动力。
迈向新征程,还有许多险滩和激流等着我们去征服。只有涵养海纳百川的胸怀、闻过则喜的态度、知错能改的勇气,敢于面对批评、勇于接受批评、真心接纳批评,深刻反思、不断校正,才能推动工作取得新突破、个人实现新成长,最终赢得群众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