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日报》
锐评:争故里,不如强内核。想让文旅出新出彩,关键得强内核、提质量。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借得了东风、接得住流量。
最近,一则暖闻引起广泛关注,讲的是云南大山深处一群孩子上学路的变迁。云南省宣威市尼珠河村,坐落在峡谷谷底。曾经,孩子们上学是一场艰难的跋涉,攀峭壁、过激流,狭窄处要紧紧贴住崖壁才能通过;如今,坐电梯、乘缆车,“空中校车”半小时直达校园。 上学路不仅更安全,还有些“腾云驾雾”的科幻感。
——据《人民日报》
锐评:发展向前,民生向暖。从挺苦的到蛮酷的,一条上学路见证着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也预示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无限前景。
家访,曾是教师与学生家庭沟通和实现家校共育的重要桥梁。过完春节,在离新学期还有十多天的日子里,上海有中小学教师已开始筹划家访。然而,多位班主任表示,部分家长和同学以各种理由不让老师上门。相关情况的反响也几乎“一边倒”,认为入户家访已是“过去式教育”。
——据央广网
锐评:家访是做好家校融合教育的有效环节,本身不会“过时”。但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入户的老传统也确实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花鸟市场人头攒动,一些精心打造、别出心裁的玻璃缸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人们在争先恐后地观赏、挑选里面的猪鼻蛇、树蛙、鬃狮蜥、寄居蟹、竹节虫……这些“神奇动物”,通常被称为“异宠”,其中包含一些外来物种甚至是濒危物种。近年来,在生活水平与消费观念双重变革的浪潮下,异宠市场逐渐兴起。有人被新奇动物独特的外形吸引,有人是为了满足精神陪伴的需求,还有人本来就对异宠钟情已久。
——据《法治日报》
锐评:异宠虽新奇有趣,却不能随意“宠爱”。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和法律风险的认识尤为重要。
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本月起正式实施。新国标规定,落葵红、密蒙黄、酸枣色、海萝胶、偶氮甲酰胺等经过调查不再具有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不得在各类食品中使用。罐头类食品中不得使用防腐剂,面包、糕点以及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中不得使用防腐剂脱氢乙酸。
——据《新华每日电讯》
锐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事关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要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让新国标深入人心,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近日,一些消费者向媒体反映,在短视频平台直播购物时遭遇“盗播”带货。这些账号显示的是明星、网红在“直播带货”,但直播间链接里的却是名称和外观与他们介绍的产品相似的山寨货。贩假者在各大平台广撒网,即使被发现举报只是被封号,换个“马甲”便可继续坑蒙拐骗。眼下,从盗播、传播到售假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严重侵害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光明网
锐评:“盗播”带货泛滥,亟需加强共治。各方协力为带货“李鬼”立一面“照妖镜”,让消费者和商家畅买畅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