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铁路线上的电报所

  整理电报归档
  讨论工作
  每天有大量的电报等待送出
  核对电报内容
  文·摄影/本报记者  查  娜

  在现今的信息时代,电报似乎成了遥远的回忆,从我们的生活中销声匿迹了。然而,这种老式的滴答滴的通讯方式,出于通讯安全的需要,仍然存在于铁路系统,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它既是凭证,又是指令。4月2日,记者来到中铁呼和浩特局集团呼和浩特通信段呼和浩特电报所,采访发电报这一工作中的故事。

  日均收发电报200多封

  4月2日凌晨,电报终端提示音在呼和浩特通信段呼和浩特电报所机房里急促地响起来。“加急电报,小赵,先赶紧用传真发送。”报务员马鸿娟查看电报等级后,扭头对一边正在操作传送设备的青工赵豆豆说道。5分钟后,电报被传真到收报单位。按照加急电报6个半小时内必须投递到收报单位的原则,原报天亮时必须去投递。这份电报等不到天亮,就得由电报所的职工张建利送出去。一天的工作往往是从深夜或凌晨开始,这是记者对电报所工作的第一印象。

  呼和浩特通信段呼和浩特电报所现有职工10人,清一色由女工组成。机房里,桌上摆着一摞摞拟报稿纸、电报收发登记本,打印机声此起彼伏。电报终端设备旁,身着白大褂的报务员各司其职,负责着呼和浩特局与其他17个铁路局两万多个车站间铁路电报及国际联运电报的收发投递任务,日均收发电报200多封,准确地传递着铁路各单位间的各类信息,被称为铁路运输中千里送信的“小白鸽”。

  “发电报这个工作‘后劲儿大’,出一点错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姐妹们从不敢掉以轻心。”呼和浩特电报所所长高宏告诉记者,收发电报要求高度精确,不能出丝毫差错,所以24小时轮流倒班的电报所里,每个人都是精力高度集中,工作上的交流也只是简短、准确的专业术语。

  高宏告诉记者,发送一封电报要经过自检、互检、总检3个环节核对,确定收报单位、电报号、等级、受理时间和电报内容等全部正确后,才能进行发送。尤其发送国际联运电报时,整页纸上都是密密麻麻的拉丁文。为了确保录入内容一字不差,报务员格外谨慎,逐字逐句录入完毕后,几个人再轮流挨个字母核对。核对完几页纸的电报,大家的眼睛感到很干涩。

  投递准确快速

  “发报靠手速,送报靠腿速。”电报所每天不仅要往全国各地发送电报,还要把其他地方来的电报准确无误地投送到局内各个单位。40岁的张建利在所里专职投递电报。为了快速高效投递电报,她把投递范围内去往各个单位的路途画出来,日积月累,硬是画出了一本厚厚的简易道路图,被大家戏称为“活地图”。每次投递电报前,张建利都要按照电报等级、收报单位、路况等详细规划,确保电报投递快速高效。呼和浩特电报所有近200个投递点,她总能用最短的时间,及时准确地把电报投递到位。

  送报不仅要跑得快,还要力气大。每封电报少则几页,多则二三百页,接收电报后按照抄送单位每个单位一份的原则,一次就要复印几百页甚至上千页,送报时一个人搬不动就两个人一起干。夏天还好,到了冬天,最冷时零下20多摄氏度,下雪结了冰的道路,送报员送报就会格外辛苦。“去年冬天一天晚上8点多,天下着大雪,来了一份特急电报,抄送单位加起来总共复印了500多页,当我看着建利把一摞电报小心翼翼地绑在电动车的后座上,骑着电动车离开的背影,眼泪突然就止不住流了下来。”高宏回忆道。

  5年无错漏延误

  高宏1991年参加工作后,就成了一名报务员。20多年来,她见证了铁路通信的快速发展。“那时候电报都是‘四码一电’录入,发报时要将每一个汉字翻译成4个字的代码,然后一遍遍核对无误后发报。收报后,则要将每一组4个数字的代码翻译成一个个汉字,整理后投递给收报单位。所以,互相考代码成了大家不忙的时候独有的娱乐方式。”高宏说,当时电报所条件艰苦,上夜班时两个姐妹挤在一张床上,窗外寒风呼啸着直往窗缝里钻。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报务员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2013年参加工作的刘玲佑是高宏的徒弟,刚来时本以为电报所是个轻松的地方,但是来了所里工作两天,她傻了眼。刘玲佑告诉记者:“第一件事就是背‘报所略号’,英文字母一组的电报所代码密密麻麻摆在面前时,我整个人一下子就愣住了。所长说这是最基本的,所以只能硬着头皮背,上班没时间就下班回家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边背边默写,时间长了慢慢就找到了窍门。”

  在高宏看来,要想做好一个报务员,起码需要两年时间才能独当一面,所以她对同事们要求得特别严格。也正是工作中的严谨负责,成了这群“小白鸽”信传千里的制胜法宝。近5年来,她们准确投递电报421043份,及时传递救援列车急病旅客信息10余条,准确送达国际联运电报3214页,以无一错漏、无一延误的好成绩荣获全路“标准化电报所”、“全路干线报话网络评比第三名”等多项荣誉。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四码一电”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输入法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报务员的负担,不用再死记硬背繁琐的汉字代码。但是,高质量的收发每一份电报,依然是电报所里每位职工的目标。在外人眼里,电报或许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各类通信媒体的方便快捷,然而,铁路电报依然用它独有的魅力诠释着铁路行业的严谨。这群“小白鸽”在千里铁道线上空以她们独有的姿态傲然飞翔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中国·要闻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新报热线/内蒙古·法治
   第05版:内蒙古·故事
   第06版:内蒙古·综合
   第07版:声音
   第08版:要闻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世界·综合
   第12版:娱乐汇
   第13版:都市心情
   第14版:健康
   第15版:老照片
   第16版:劲爆体坛
铁路线上的电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