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朋友圈私照”被买卖

◎微评
  据报道,市民吴女士意外发现自己发在社交平台上的照片被某微商用作“买家秀”发在朋友圈内,这让她怀疑自己的照片被私下出售。记者调查发现,多种类型的私人照片被打包放在网上出售。出售者称,这些都是从社交平台下载的所谓“没有版权”的照片,如果购买量大,还可根据要求“定制”。

  杨朝清评论说:朋友圈原本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熟人网络,现在却有可能成为别人牟利的工具。“朋友圈盗图”,明显涉嫌侵犯他人肖像权。与此同时,个人隐私在这种买卖中也可能会泄露,潜在风险不小。

  这事也提醒我们,面对朋友圈里良莠不齐的“朋友”,多一些风险防范意识,总归没错。

  代写简历

  据报道,记者在网上搜索“代写简历”,发现有很多机构在做着帮人简历造假、蒙混过关的生意。商家还理直气壮地声称“企业的招聘信息存在造假,为何我们不能用假简历?”

  杨玉龙评论说:简历与入职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也因此,为了求职顺当,尽快立足于职场,不少人将心思用在了简历上,嗅觉敏锐的商家也就乐意从事这样的生意。

  但是,在简历上追求完美,并不意味着可以弄虚作假。比如,虚构求职者职场经验,或者直接帮忙联系制作学历、学位、从业资格证书等等。这绝非是“助人为乐”,这是在坑人。职业的开启,岂能从造假开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中国·要闻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新报热线/内蒙古·法治
   第05版:内蒙古·故事
   第06版:内蒙古·综合
   第07版:声音
   第08版:要闻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世界·综合
   第12版:娱乐汇
   第13版:都市心情
   第14版:健康
   第15版:老照片
   第16版:劲爆体坛
践行生态文明 市民都应是“行动派”
校园招聘岂能由“机器人”主导?
谁来揭开车贷骗局的盖子?
“朋友圈私照”被买卖
微量元素检测走俏源于常识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