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张巧珍
随时参与救援
4月5日清明节这天,呼和浩特市纷纷扬扬下着大雪。中国995救援中心呼市@越野救援队的队员李小鹏和其他几名队员驾车从毫沁营开车去大学城,途经呼和塔拉西街时看到一辆救护车陷在路基的淤泥中。这辆救护车是在给后方车辆让路时,不慎陷了进去,路基下全是淤泥。得知情况后,李小鹏和队员们立刻展开施救,用绞盘将救护车拉拽到了安全地带。
记者了解到,中国995救援中心呼市@越野救援队是呼和浩特众多民间救援队中的一支,仅去年一年,该救援队参与的救援行动就达300多起。
“有些是主动打电话求援,有些是路过捎带搭把手。”4月12日,记者在中国995救援中心呼市@越野救援队俱乐部采访时,培训官边江告诉记者。边江常年活跃在公益组织中,深入大山里帮扶孤寡老人、慰问贫困儿童……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民政部门在册的四级紧急救助员。“2015年冬天,我去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为牧区的贫困儿童送学习用品,去的时候还没有下雪,回来没两天便从新闻中得知当地发生了雪灾。”边江回忆说,他心里记挂着当地的孩子们,没来得及和家人打招呼,就和4名爱心人士连夜赶往那里抢险救灾去了。铲雪、解救被困群众和被困车辆,一直到当地基本恢复了生产秩序,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呼和浩特。
像边江一样,队员中有很多人都有过参加大型抢险救灾的经历,如“亮哥”、“石头”、郭强。其中,郭强是元老级人物,曾经参加过汶川地震和尼泊尔地震的抢险救灾。
队员多为资深驴友
记者了解到,民间救援队在呼和浩特第一次为人们所熟知,还要追溯到2014年6月15日。当日,有20多名驴友在土左旗境内的豹榆沟游玩,其中一位队友独自离开攀登瀑布失联。公安、消防、武警官兵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参与搜救。还有一支非官方的组织也自发展开了搜救,他们就是民间救援队。
“当时参与搜救的大多是资深驴友,或者是有着丰富户外活动经验的领队。”4月13日,参与当时搜救的驴友“大个”回忆道。“大个”本名石伟东,是中国登山协会户外指导员,也是自治区民间户外救援协会的理事。因为1.9米的个头,驴友们便送了他一个绰号“大个”。事发当晚,他在户外群得知驴友失联的消息后,马上带上装备,叫了两名平日经常一起活动的领队准备去营救,他的妻子很不解:“已经报警了,有警察在,你着什么急?” “大个”却不以为然,当时豹榆沟还是户外群刚刚涉足的领域,他几乎每周都要去一次。用他的话说,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豹榆沟的地形了,哪里地势平坦,哪里地形险要,他都门儿清。
他们3人开着私家车连夜赶到事发地。当时,豹榆沟已经临时成立了一个救援指挥部,民警们在山里展开地毯式搜寻。“大个”自告奋勇,一行3人组成一个搜救小组,与另外一组驴友组成的搜救小组兵分两路进山寻找。经过分析地形和失踪驴友最后一次出现的地方,他们初步将搜索范围缩小至瀑布附近。第二天凌晨3时,他们3人走了近5公里的路程,绕到了瀑布上方,在第一道瀑布和第二道瀑布之间的下面,借着微亮的天光,终于发现了失踪驴友。“我当时喊了几遍他的名字,一直没有回应,心想他可能已经坠亡。”“大个”说,他立刻通过对讲机向救援指挥部报告了方位。待民警到来后,他们3人便默默地离开了。
一年平均参与救援上百起
4月13日,记者来到自治区民间户外救援协会采访,看到办公室里挂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驴友贴心人 户外保护神”。这是2017年8月下旬自治区民间户外救援协会呼和浩特大队在背锅沟救助世外桃源俱乐部的3名失联驴友获赠的。
“我们参与的大大小小救援行动数不胜数,包括寻找沙漠中迷失方向的学生、进入九峰山救援失联驴友等,仅呼和浩特大队2017年至少就参与了上百起。”自治区民间户外救援协会秘书长阿拉腾对记者说。阿拉腾有着多年的救援经验,他告诉记者,呼和浩特的民间救援队大概有十几支,包括995救援中心呼市@越野救援队、蓝天救援队,仅自治区民间户外救援协会下设的救援大队就有4支,每个大队又下设4个中队,他们随时能够接受调遣。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高空备降绳索、专业打捞设备、无线电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民间救援队不仅装备齐全,队员们还有着过硬的技术,有的擅长山地救援,有的擅长水下搜救。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些民间救援队已经成为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
10多支救援队有上千名队员
据不完全统计,呼和浩特目前有民间救援队十几支,共有队员上千人,年龄从20~60岁不等。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是公安民警,有的是企业高管,有的是退伍军人,有的是个体经营者,有的是医生。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救援队员,他们经常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体能训练、医疗救护、自然灾害应急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
呼和浩特蓝天救援队就是其中的一支民间救援队。2017年,蓝天救援队参与了小黑河溺水打捞、背锅沟驴友被困、九龙湾驴友走失等多起救援行动。蓝天救援队的副队长鹏飞告诉记者,呼和浩特蓝天救援队成立只有一年时间,已经拥有志愿者160余名。平时,大家除了参加各种救援、开展公益活动之外,还会在绳索技术、地震救援、水域救援、卫生救护等方面进行日常训练。每一次卓有成效的救援背后,都是队员们默默无闻的付出。截至目前,蓝天救援队有50多人获得了业余无线电执照,2人获得红十字救护员资格证,还有13人成为民政部应急救援员。
蓝天救援队是众多民间救援队的一个缩影。阿拉腾认为,救援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必须要经过严格培训,具备基础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救护技能,否则就是去添乱而不是帮忙了。“我们每次参与救援都是形成梯队分批次进行的,打前站是搜索小组,之后是后援组,包括餐车、医护人员,救援队员中有男有女,分工明确。因为有序地救援才能保证高效、安全。”阿拉腾说。
付出不计回报
“你们每次参与救援都是免费的吗?”面对记者的疑问,中国995救援中心呼市@越野救援队的队长“石头”回答:“救援完全是公益的,不收取任何费用。我们的宗旨是救援他人,快乐自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公益是这些民间救援队的共同特征。每次接到需要救援的消息,队员们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他们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平时训练、买救援装备,甚至是救援期间的车辆油费、餐饮住宿都是自掏腰包。在“石头”的记忆里,他参与最大的一次救援行动是在2017年初,一辆保时捷卡宴跌落至黄花窝铺400米的深沟里。他们动用了十几辆越野车,营救了两天时间。
采访中,阿拉腾表示,自掏腰包不是长久之计,为了让民间救援队健康有序的发展,他们目前正在通过承担各大赛事救援保障,来探索一条自我造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