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钱商”低 不妨开课来指导

  文/魏  妮 

  近日,一则“400大学生借校园贷不还被告上法庭”的消息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其实近两年来,关于大学生网贷案件的负面消息频频见诸报端。轻则大学生逾期被记录不良信用,重则当事学生不堪追债,自杀身亡。

  尽管国家陆续出台政策,开始重视校园贷、网络贷等问题并约束金融企业,但一些不守规矩的小额贷公司,还是忍不住去动一动大学生这块“肥肉”。据说,大学生的信贷规模早已经突破4000多亿元。

  从已经见报的各种消息来看,大学生贷款的最终用途并非全部投入创业和学习,相反更多用于购买名牌产品、旅游等消费项目上。大学生入学之日,虽然大多都已经满18周岁,在法律意义上已经成人且具备独立民事主体。但是,他们没有经济来源,没有任何自己支配的资产,贷款一旦逾期,只能向父母伸手或者进行新的贷款,拆东墙补西墙。

  从频发的恶性、低级的网贷负面新闻来看,为了几百块钱、几千块钱,就能听信陌生人而自拍裸体借条、不看条款胡乱在合同上签名。学生不仅进入到“不会花钱”的尴尬时刻,同时也出现一张借条毁所有的危机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能坐视不管。针对具体案例和普遍现象,学校是不是该反思教育的导向性,能否在主课之外,开设理财管理等风险防范的“钱商”课堂,请学校的金融专家指导学生在没有经济收入的时候如何“花钱”。这样的课程,对当下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也更有实际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新报热线
   第05版:内蒙古·关注
   第06版:内蒙古·故事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声音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娱乐汇
   第12版:文学速读
   第13版:读书
   第14版:健康
   第15版:激情世界杯
   第16版:激情世界杯
解决入园难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偶像“包装”
见义勇为外卖小哥值得学习
对噪音扰民餐饮企业“零容忍”
大学生“钱商”低 不妨开课来指导
办事大厅岂能“冷热两重天”?